永樂水電站

永樂水電站

永樂水電站位於四川省樂山市金口河區的大渡河幹流上。電站採用無壩取水、引水式開發,引水隧道全長5200 km,設計水頭26.1m,裝機容量58MW,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7652小時,多年平均年發電量4.124億kWh。

簡介

永樂水電站永樂水電站

永樂水電站位於四川省樂山市金口河區大渡河幹流上。

電站採用無壩取水、引水式開發,引水隧道全長5200 km,(關於這個隧道具體長度,網上有兩種說法,一說是5200km,另一說是約5千米)設計水頭26.1m,裝機容量58MW,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7652小時,多年平均年發電量4.124億kWh,電站技術經濟指標良好。

電站於2000年開工建設,2003年建成投產。

詳細介紹

永樂水電站位於四川省樂山市金口河區大渡河幹流上,為單一發電工程。電站採用無壩引水式開發,取水口位於成昆鐵路關村壩車站下游大渡河左岸下棕坪溪附近,廠房位於金口河區永和鎮左岸。電站裝機54MW,年發電量4.124億kW.h 。大渡河流域面積77400km2,幹流全長1062km。根據國家電力公司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1985年完成的《大渡河流域水電規劃報告》,幹流共規劃有17個梯級,其中龔嘴低壩(裝機700MW)和銅街子電站(裝機600MW)已建成發電,瀑布溝電站(裝機3300MW)已完成初步設計。永樂水電站不在大渡河規劃梯級之列,其開發涉及兩個規劃梯級:取水口位於規劃的枕頭壩梯級庫區,廠房位於龔嘴加高方案庫區。

1997年10月,金口河區根據地方經濟發展及其對電力的要求,在認真研究了大渡河整體規劃報告,並充分考慮龔嘴加高方案和枕頭壩電站近期開發條件後,決定興建永樂水電站,使水力資源早曰發揮效益,遠景則服從大渡河整體規劃而改建成季節性電站。1997年12月,四川省計畫委員會和四川省水利電力廳以川計(1997)能源1390號文“關於樂山市金口河區永樂水電站項目建議書的批覆”,同意開展永樂水電站前期工作。

1998年6月,四川樂山永樂電力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委託四川省清源工程諮詢有限公司進行永樂水電站可行性研究。四川省清源工程諮詢有限公司承接任務後,立即組織力量進行現場查勘、地形測量、地質勘探水文測驗等工作,並同時開展了設計工作,於1998年10月提出中間匯報成果。此後,利用枯水時段,開展了水下測量、水下鑽探、水工模型試驗等工作,並根據中間諮詢意見,對設計進行了補充、深化與完善,於1998年3月完成了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

永樂水電站主體工程於1999年12月動工,2003年6月初第1台機組發電,同年10月1曰電站全面建成投產。

興建過程

2004年4月18日上午9時許,位于樂昌市慶雲鎮永樂村的永樂水電站正式放水發電。該電站的建成投產,將使永樂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由過去不足3000元一躍達6萬元以上,戴了多年的“貧困帽”也將隨之摘除。
原來,樂昌市慶雲銻礦在永樂村境內,村委當時年純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1998年後,因慶雲銻礦關閉停產,永樂村委返貧。2002年,市政協、市總工會到永樂村開展千村扶貧工程。市政協主席劉創、市總工會主席李萍親自到永樂村進行調研,並翻山越嶺實地考察,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經了解,永樂境內有坦溪貫穿而過,水利資源豐富。但由於縣管的豐收水庫和水電站在坦溪上游,建電站涉及到許多因素制約,永樂村民十多年來想辦電站的願望一直未能實現。為此,劉創親自找來各級水利部門的負責人和水利專家研究協商,經過近半年的努力,建電站的諸多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2002年底,終於簽定了由樂昌水利局牽頭主辦,讓80千瓦給永樂村委以股金40萬元入股,共同建設裝機容量為790千瓦的永樂水電站建設契約。之後,市政協、市總工會又經多方努力,為永樂村建電站籌集捐資20萬元,並與有關部門協商另20萬元資金缺口由水利部門先行墊資。2003年5月,永樂水電站破土動工,工程建設期間,市政協和總工會還派專人駐村檢查和幫助工作。在當地各級組織的幫助和支持下,永樂水電站終於建成投產。

工程建設單位

四川樂山永樂電力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工程設計單位

四川省清源工程諮詢有限公司

其他同名

工程概況

昭覺永樂水電站位於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境內,永樂水電站位於美姑河一級支流竹核河上,是竹核河第二級水電站工程,是國家“送電到鄉”工程項目,也是位於美姑河一級支流竹核河上引竹核一級電站尾水和竹核河水。電站距昭覺縣城約20km,距西昌市約120km。工程區有宜(賓)西(昌)公路貫通,交通十分便利。工程流域地處高山區,分水嶺海拔大都在2600m以上,流域內人類活動頻繁,人口集中,為昭覺縣的農耕區。 電站採用攔河閘引水式開發,通過1.56km長渠道進入壓力前池,引水壓力鋼管長約362m,廠區位於烏坡鄉烏坡村,發電尾水注入竹核河。電站設計水頭146m,引用流量5.98m3/s,總裝機容量6400kW(2×3200kW)。保證出力1995kW,多年平均發電量4165.9萬千瓦時,具有日調節能力。電站由取水樞紐、引水工程壓力管道和廠區樞紐組成。

施工條件

1、自然條件

流域概況:進水口地理坐標為東經102°56’ 04”,北緯28°4’43 ”,廠房地理坐標東經102°57’ 44”,北緯28°4’26 ”,進水口以上流域面積90.8km2,河長17.04km,比降32.8‰,廠房以上流域面積97.2km2,河長20.54km,比降30.9‰。

進水口以上河流由南北兩支流匯合而成在流向東北方。分水嶺高程大都在2600mm以上,最高處高程2900m。流域平均高程2100m左右。

進水口以上竹核河沿程比變化較大,上遊河道陡可達40‰,進入竹核平壩後變緩,僅為10‰,兩支流匯合後比降又變大,為63‰。流域內主要出露岩層為玄武岩、灰岩,也分布有砂岩、頁岩。土壤以山地黃土壤為主。流域內植被較差,森林覆蓋僅為10%,多數分布在上游,樹種主要為松樹和雜樹。

2、水文氣象

工程區年平均氣溫13.2℃,極端最高氣溫36.4℃,極端最低氣溫-18.6℃,多年平均降雨1000mm左右。每年的6~10月為豐水期,12月至翌年的4月為枯水季節,平水期為5~10月。工區所在地區為季風亞熱帶氣候,一年之中氣候溫和,日照較多、乾濕分明。每年的4~10月為雨季,11月至翌年3月為旱季。

3、工程地質

(1)工程區位於大涼山山系中部的竹核盆地中,海拔1700~1900m。盆中第四系堆積物發育,厚10~30m,有階地和洪積扇地貌。測區附近以高中山、單面山寬脊溝谷地形為主,該區溝谷深切,多呈“V”字型,谷深坡陡,基岩裸露。工程區出露地層有:志留系中統石門坎組(S2s)二迭系下統棲霞+茅口組(P1q+m)、二迭繫上統玄武岩(P2β)、三迭系下統(T1)、三迭系中統(T2)和第四系全新統(Q4)不同成因地堆積層。測區大地構造在康滇塊隆東側,成都師宗塊陷中段西部,即涼山褶斷帶東部地烏坡向斜。烏坡向斜位於烏坡村一帶,呈短軸狀,長約12km,寬約4km;向斜保存完整,方向由南向北呈NNW-NS-NE變化,地層主要有中生代三迭系、上古代二迭系玄武岩組成,東翼產狀270<20-30°;西翼產狀為70-90<40-60°。在烏坡大橋附近竹核河右岸向斜兩翼地層發生倒轉。根據1:400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劃圖》,該工程地震基本烈度為VII度。

(2)取水樞紐工程地質條件,工程區位於大涼山系中部的竹核盆地中,海拔1700m~1900m。盆中第四系堆積物發育,厚10~30m,有階地和洪積扇地貌。測區附近以高中山、單面山寬脊溝谷地形為主,該區溝谷深切,多呈“V”字型,谷深坡陡,基岩裸露。測區大地構造處在康滇塊隆東側,成都師宗塊陷中段西部,即涼山褶段帶東部的烏坡向斜,該區出露地層複雜,褶皺、斷層構造較發育。
取水樞紐位於竹核河溫泉東側不規則“V”河谷上。谷寬10~20m,河床比降大,為32.8‰。河床兩岸基岩裸露,出露岩層以二迭系下統棲霞茅口灰岩為主,中夾玄武岩。右岸岸坡陡峻,地形坡度40~60°。取水樞紐區有斷層(F1)、f2和f3出露,F1斷層出露在該壩軸線以上約100m,該斷層走向北北西,傾角80度,破碎擠壓頻寬約2m;f2、f3位於壩軸線以上約30~40m,走向160~220度,傾角40~64度,f2與f3之間為破碎的玄武岩,呈碎塊狀。由於斷層面陡傾,對工程區建築物影響不大。該壩址處基岩裸露,岩性為二迭系下統棲霞茅口灰岩,推測強風化層厚度2m左右,為弱風化灰岩,壩基置於該灰岩層中,取水樞紐左右壩肩基岩裸露,出露二迭系下統棲霞茅口灰岩,岩石堅硬,節理裂隙較發育,岩石較破碎,溶蝕現象明顯,為強風化灰岩。
工程區內含水地質層有灰岩、白雲質灰岩、玄武岩及第四系各種成因類型的堆積層。其賦存地下水類型有基岩裂隙水、隙水及岩溶水、由於該區山高坡陡,地下水出露點較低,沿引水渠道有多處泉水出露,流量平均約0.3L/s。經水質檢驗分析和收集前人工作資料,該地下水無分解性、結晶性和結晶分解複合性侵蝕,可以作生活用水和砼用水。

(3)廠區樞紐工程地質條件
永樂水電站廠房工程位於竹核河左岸的平台上,平台高出河水面2~5m,岩性為沖積砂卵礫石層,夾大量漂石,漂卵石由灰岩、玄武岩、砂岩等組成,推測厚度大於5m。廠房基礎置於砂卵礫石層上,其中有2~3m的沙、泥軟弱夾層,設計和施工按軟基處理。物理力學指標為:摩擦角φ=30~33°,內聚力C=0.00~0.01,變形模量Ea=25~40MPa,允許流速V=1.8~2.5m/s,承載力[R]=0.2~0.4MPa,開挖邊坡比1:0.75~1:1。
工程開工日期:2003年10月18日
本標完工日期:發布開工令之後的9個月內完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