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納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

永寧納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

《永寧納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是2006年世紀文景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詹承緒。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永寧納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一書是民族學、人類學研究的經典名著。納西族是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民族,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前,永寧地區還有相當一部分人留在封建領主制階段,並且比較完整地保存著具有初期對偶婚特點的“阿注”婚姻,以及由此而構成母系家庭。這種婚姻形式,是解放前保存在我國少數民族中比較原始的婚姻形態,它還保留了若干血緣婚姻、群婚的實例,和母系氏族公社的遺蹟,但同時也緩慢地向一夫一妻制發展。這些特徵使得永寧納西族成為研究早期婚姻形態的“活化石”。

本書作者於1963、1965和1976年數次深入當地民眾生活,加以實地考察,對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作了幾次調查訪問,並在此基礎上撰成此書。全書總計11章,對永寧納西族的婚姻、家庭及有關文化習俗的基本狀況與變化發展做了細緻地描述和深入地分析,出版以後,引起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關注,赴永寧考察地中外學者、作家、記者絡繹不絕,小說、報告文學、報導、譯作等也相繼問世,推動了學術研究的深入。

圖書目錄

第二版序

緒言

第一章 封建領主制概況

第一節 以農業為主的生產力發展水平

第二節 土司制度和等級關係

第二章 母系氏族公社的遺蹟

第一節 婚姻關係中的群婚殘餘

第二節 “爾”——氏族的殘跡

第三節 “斯日”組織與活動

第四節 家名及其演變

第三章 阿注婚姻——初期對偶婚

第一節 阿注關係的建立

第二節 結交阿注的範圍和限制

第三節 阿注之間的聯繫

第四節 阿注關係的臨時性和相對穩定性

第五節 阿注關係的解除

第四章 阿注婚姻向一夫一妻婚過渡

第一節 阿注關係中的“認子”和父觀念的產生

第二節 “阿注同居”的婚姻形式

第三節 “正式結婚”的婚姻形式

第四節 封建土司和總管家庭的一夫一妻婚

第五章 解放前幾十年阿注婚姻的畸形發展與影響

第一節 阿注婚姻的畸形發展

第二節 阿注婚姻畸形發展造成的影響

第六章 母系家庭的組織結構

第一節 母系家庭的組織結構

第二節 母系家庭的維繫

第三節 母系家庭的管理和婦女的地位

第四節 母系財產繼承

第七章 母系父系並存家庭和父系家庭和出現

第一節 母系父系並存家庭

第二節 父系家庭

第三節 婦女地位和財產繼承制的變化

第八章 邊緣區一夫一妻制家庭的逐步確立

第一節 邊緣區婚姻和家庭的基本情況

第二節男性統治地位的確立與父系財產繼承制

第三節 邊緣區一夫一妻制家庭的特點

第四節 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向一夫一妻制過渡的途徑

第九章 親屬稱謂

第一節 現行親屬稱謂

第五節 親屬稱謂的一些特點

第六節 從親屬稱謂看血緣婚和群婚

第十章 與婚姻家庭有關的文化習俗

第一節 神話傳說所反映的原始婚姻和習俗

第二節 民歌和諺語中描述的多種婚姻形態

第三節從葬從俗看婚姻和家庭的變化

第四節 原始宗教、喇嘛教與婚姻家庭的相互影響

第十一章 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長期存在的原因與解放後的變化

第一節 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長期保存在封建領主制下的原因

第二節 永寧納西族的婚姻和家庭在其他民族中的類似實例

第三節 解放後阿注婚姻的變化

附錄

一、中心區六個鄉成年男女婚姻狀況統計表

二、忠實、開坪兩鄉成年男女按年齡分組的阿注情況統計表

三、開坪鄉開基格瓦、開基西木瓦、納哈瓦、戛拉村、甲布瓦、洛沙瓦六個村按年齡分組的 阿注情況統計表

四、忠實、開坪、溫泉、八株、拖支五個鄉成年男女按年齡分組的阿注情況統計表

五、永寧土司世系對照表

六、永寧土司家庭近五代婚姻狀況表

七、達坡總管家庭近七代婚姻法狀況表

八、忠實、開坪、溫泉、八株、洛水五個鄉各類家庭實有代數統計表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