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芋子包

永定芋子包

永定芋子包是福建永定出產的傳統風味小吃,屬於閩菜系。紅芋薯粉制皮,用肉、菇、冬筍為餡製成包,蒸食。鮮香滑軟,冷熱均宜。

歷史

永定芋子包,人稱“客家美食”,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名揚閩西。在客家永定,每逢“端午節”、“重陽節”以及“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做這種美味佳肴。

主要原料

永定芋子包,主要原料是芋子、薯粉和餡,柔軟可口,男女老少都喜愛。

做法

做法一

芋頭在大鍋內要蒸一小時左右,爛熟透了才可上鍋,火候不夠會使待會兒製作的“皮”容易裂口。刷淨幾個竹篩,鋪上香蕉葉,還要一個圓竹箕,晾乾。家家戶戶都有一根大棒槌,平時閒擱著,只有做芋子包時才派得上用場。把芋頭搗爛一般是男人們的活,芋頭搗爛後撒上木薯粉。又一陣擂、搗,白粉與芋團調到什麼程度也完全憑你的經驗與直覺,無法用秤衡量。 接下來就是做餡料。餡料的構成,因各家的嗜好而異。先用刀背拍幾拍案板上的牛肉,橫刀直肉,幾刀下去,切成長條狀,迎著肉的豎纖維下手。最後就不講什麼橫豎了,只管剁,直到剁成肉泥。再接下來就是選擇配料,也因各家嗜好定,一般人喜歡香一些的,那就揀些香菇、冬筍、目魚乾,加上適量萵筍、花生米。配料也要剁成肉泥。

把香料倒入鍋中油炸,比如蔥白、香菇、鱅魚乾,香味瀰漫開來。如果倒入些雞鴨湯,味果更佳。做芋子包的過程才是最有趣的,三四個人圍成一桌,就著熱騰騰的好年景,邊做邊聊,那個帶勁!

右手抓一把芋團,左手麻利地沾些薯粉,兩隻手使勁摶,注意,不能往長處搓,而是摶成紡錘體。騰出一隻手再沾少量粉,滴溜溜地轉動它,同時,大拇指深深地從紡錘體一端陷入,不停地轉,大拇指四周的洞不斷擴大加深,經驗豐富者只需七八秒就能完成這個過程。大拇指的力度要憑直覺,無法言傳,太過則使芋洞穿孔,又得從來。力太小,芋皮顯得厚,洞小,容納的餡料就少,蒸起來花火候。高手做包子,簡直像爐火純青的藝人在戲台上轉手帕那樣灑脫自如,遊刃有餘。

做芋子包的經過,是否暗中契合了客家人做事求圓的文化訴求?摶芋泥之“摶”,與團圓之“團”諧音,最關鍵的是“轉”這個動作,什麼東西才會“轉”呢?圓的東西才會轉嘛。做芋子包是否寄託著客家人,在過年過節時的最樸實、最本真的團圓期許?

做滿一篩,入鍋,先用猛火,後改文火,十多分鐘可出鍋。

做法二

第一步備包皮。

裝出幾公斤芋子,用冷水反覆清洗後放人鍋中,待芋子煮熟撈起來剝皮去毛,集中在簸箕里,趁熱用木槌將它捶爛,然後放人適量薯粉,用手反覆攪拌,直至成不會黏手的芋泥。

第二步造包餡。

芋子包餡的原料主要有牛肉、瘦豬肉、魷魚、胡椒粉、魚汁、味素等等。先將肉類及魷魚切得粉碎,倒進鍋里並參人適量豬油、魚汁、味素等一起煎炒,直至香氣撲鼻時放冷水下去將它煮成糊狀,這樣,可口誘人的芋子包餡便製作成了。

第三步做包子。

做芋子包可要有點技巧,一隻手抓起一小團芋泥放在另一隻手巴掌心,繼而用兩個手巴掌將它摩壓成雞蛋形狀,接著用拇指擦進去,其餘四個手指沿周邊反覆摩壓,直至包內有一定空間,然後放人適量包餡並封閉包口,便成了一個完整的芋子包。

第四步蒸包子。

將已做好的芋子包擺放於蒸籠,端人鍋內利用水蒸氣的熱力將芋子包蒸熟。永定坎市地區出產的“牛泳浴”,可以說是最具特色的芋子包。所謂“牛泳浴”,就是先將生芋子包倒人正在沸騰的水鍋里滾燙,待芋子包都浮於水面時把它撈起放人陶瓷盆。接著朝鍋里倒人足量豬油並將油鍋燒熱,然後把切細的蔥頭與鯡魚粉放人熱鍋油炸,兩分鐘後,再將胡椒粉與牛肉碎撒人油鍋煎炒,待香氣撲鼻時,放人適量清水並撒些蔥葉,滴些魚汁,待鍋里的水燒開後倒人盛有芋子包的陶瓷盆。這種特別加工的芋子包,更加可口,令人百吃不厭。

永定芋子包 永定芋子包

其他做法

紅芋薯粉制皮,用肉、菇、冬筍為餡製成包,蒸食。鮮香滑軟,冷熱均宜。

特色

它既不屬於菜,也不屬於飯,更不屬於糕,但它就是由菜做成的,可以當飯吃,也可以像糕一般隨身攜帶。它是永定人逢年過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種食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