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善縣民族國小

永善縣民族國小

永善縣民族國小平面圖  永善縣民族國小現有教職工52人,少數民族教師17人。屬寄宿制國小,主要招收全縣少數民族學生和部分高寒貧困地區的少數漢族學生,現有1-6年級14個教學班,有在校學生925人。多年來,為上級學校輸送了大批品學兼優的學生,為我縣培養了大批少數民族幹部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為全縣民族團結、民族教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永善縣民族國小平面圖永善縣民族國小平面圖

永善縣民族國小現有教職工52人,少數民族教師17人。其中專任教師48人,本科學歷4人,專科學歷30人,中師學歷14人,國小高級教師26人。我校屬寄宿制國小,主要招收全縣少數民族學生和部分高寒貧困地區的少數漢族學生,現有1-6年級14個教學班,有在校學生925人。國小畢業生全部升入縣城的永善二中、永三中、永善實驗中學等學校學習。

學校機構

永善縣民族國小設立了辦公室、教導處、總務處、少先隊工會、婦代會、保衛室、醫務室等功能齊全的組織機構。

歷史沿革

1951年辦學情況

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時有學校9所:振華國小,在今茂林鄉新林大坪子;德華國小,在茂林鄉甘杉村龍門寨;孟華國小,在茂林鄉冷村上寨;仁華國小,在茂林鄉老棚子;清華國小,在馬楠鄉馬楠村馬楠寨;十八坪國小,在馬楠鄉坪廠村大板廠;狗腳彎國小,在團結鄉雙河村狗腳彎1950年有苗族學生220名,漢族學生150名。接管時有苗族學生455名,彝族學生11名。回族學生5名,漢族學生794名。

1952年辦學情況

1952年,雲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張沖倡建,並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創立省永善民族國小(校址在黃華鄉金寨村原龍奎垣別墅),培養永善和四川涼山的少數民族學生。設六級六班,共有學生200名,其中彝族73名(涼山彝生5名),苗族37名,漢族90名。

1953年辦學情況

1953年對少數民族學生實行衣、食、住三包和學費、書費、文具用品費三免;還為涼山彝族學生專設一個班,全校六級七班,共有學生272名,其中彝族117名,苗族66名,漢族89名。

1954年辦學情況

1954年秋校址遷到現馬楠鄉興隆村。1955年又為涼山彝族增設一個班,共有學生300名,其中彝族129名,苗族44名,漢族107名,有教職工9人,其中彝族4人,苗族2人,漢族2人。

1957年辦學情況

1957年起,國家實行國小“就地辦學”的方針,不再實行寄宿,取消對少數民族學生的特殊照顧。1958年永善民族國小合併於馬楠興隆國小1952~1958年民族國小共畢業學生216名,其中有彝族109名,苗族52名,共161名,佔畢業生總數的61.6% ,畢業生261人中有94人升入中學,占36% 。“文化大革命”中,批判“民族落後論”,大搞“一刀切”,民族教育擱淺。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辦學情況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撥亂反正,對民族地區的教育進行調整、整頓,恢復扶持民族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對少數民族兒童在經濟上和考試錄取上給予照顧,並於1981年秋恢復興隆民族國小。專門招收少數民族四年級學生入學,學制兩年。因當地氣候寒冷,交通不便,不利各地少數民族兒童入學。1987年經報請省政府批准,將校址遷至縣城,1989年新校建成,於9月招生開學。1981~1989年,共招生788名,實到723名,畢業488名。

社會貢獻

辦學50多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懷下,在縣教育局和縣民宗局的領導和幫助下,我校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的教育法律法規,堅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結合,大力發展民族教育,實現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充分利用教育資源,不斷提高教師綜合素質,面向全體學生,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多年來,為上級學校輸送了大批品學兼優的學生,為我縣培養了大批少數民族幹部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為全縣民族團結、民族教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