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莊景區

水鏡莊景區

水鏡莊景區位於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城南0.5公里處,著名的三國名勝,北臨蠻河,南靠玉溪山。東漢末年名土司馬徽曾在此隱居.因司馬徽又稱水鏡先生,山莊因此而稱水鏡莊。莊前立有石碑,上書“漢水鏡棲隱處”,為清乾隆七年(1742年)南漳知縣徐彥所樹。石碑左側為“薦賢堂”,兩進平房,中隔小院,每進三間,建築莊重古樸,占地約300多平方米。傳說劉備馬躍檀溪、襄陽脫難後逃至南漳,在水鏡莊與司馬徽相遇,司馬徽薦諸葛亮、龐統與劉備,繼而發生了三顧茅廬的故事。

景區介紹

莊後玉溪山。孤峰高聳,山上綠樹成蔭。山之北麓橫陳數塊如刀削之石壁,西起永豐渠首,東至螃蟹眼旁:全長1200米。有“三里石壁長廊”之稱。最大石壁高50米,長280米,巍峨壯見,形似赤壁。壁中有巨洞。傳說昔有·白馬出洞,故名白馬洞。洞高8米,寬10米,深30米,可容百人。洞中建有“水鏡祠”。左側有一幽暗小洞,高2米,寬1米,深20米,內有深潭,故用磚石堵塞。
莊後有兩小徑通白馬洞。一條沿“頭天門”上山,出薦賢堂南行,過石拱小橋,行數步,登14級石階,進“頭天門”,再攀登43級石階至“二天門”。在此仰望,石壁欲傾,懸崖灌木如雲。沿石壁向西鑿有橫道,全長42米,外側築有城牆,有城垛25個。沿城而過,如走棧道。出橫道下幾級石階,迎面即是“會仙門”。過“會仙門”上十幾步石階,左折即入白馬洞。另一山徑在頭天門之西,是倚山而上的土路,要經過水鏡祠門樓。門樓橫額書有“水鏡莊”三個大字,兩側壁柱的石刻對聯為:“彝水環繞,明鏡高懸。”門前有300平方米場地,遊客可在此小憩。進水鏡祠門樓,跨兩平方米小院,亦達“會仙門”。洞中之“水鏡祠”為兩層閣樓,飛檐凌空,昔日曾設司馬塑像,供人們瞻仰憑弔。過“水鏡祠”入石洞前廳,幽靜、明亮,壁刻“洞天福地”,字跡蒼勁有力。據傳水鏡先生常在此彈琴、弈棋。在洞口北望,山城風光盡收眼底。
“頭天門”東,有小路通向玉溪山頂。小路彎彎,穿行在松林間。沿途設有供遊人休息的亭子多處。山頂海拔263米,登山西望,可飽覽水鏡湖風景區之湖光山色;東望平川無際,使人心曠神怡。水鏡莊素為遊覽勝地。清代《南漳縣誌》中,收入文人題詩35首。清嘉慶進士羅夢元的《白馬洞懷古》寫道:“板橋曲向西溪渡,石扇平臨北斗開。呼吸想應通帝座,遨遊直擬到天台。雲中漢水斜陽盡,檻外秦山暮雨來。欲問琴莊人已杳,古碑無字長莓苔。”

近代發展

抗口戰爭時,水鏡莊建築物大部分被破壞,僅剩殘祠。新中國建立後,縣人民政府曾於1954年撥款維修。在“文化大革命”中,“水鏡祠”和司馬紀事碑又被拆毀。1981年縣人民政府復修水鏡祠。1985年復修薦賢堂,再現水鏡莊風貌。湖北電視台攝製的《隆中訪古》、《三國勝跡湖北多》均有水鏡莊的記錄,1983年水鏡莊大橋通車,遊客絡繹不絕。

三國文化

水鏡莊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古隆中景區核心景區之一。位於湖北省南漳縣城南,305省道由此經過,距襄陽市37公里。是東漢末年名士司馬徽隱居地,因司馬徽雅號“水鏡先生”而得名水鏡莊。公元206年,劉備襄陽遇難,馬躍檀溪來到水鏡莊,司馬徽向他推薦“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由此便引出了“三顧茅廬”、“隆中對”等故事,被譽為三國文化旅遊熱線源頭。
水鏡湖景區位於城西2公里,境內有60年代攔截蠻河上游水建成的三道河水庫,庫容1.61億立方米,座落於群山環抱之中,由“五湖”、“四峽”、“三島”串連組成,俯視猶如一巨大明鏡鑲嵌在崇山峻岭之中,山水相連,水天一色,山中有水,水裡有山,景中有景。湖岸景色奇妙莫測,鷹子岩險峻,九龍山磅礴,龍門陣玄妙,紅葉谷斑斕,黃龍洞水簾等令人目不暇接。

歷史傳說

三國(蜀)陳壽著《三國志》卷32《劉先主傳》:注引《世說新語》“先主躍馬檀溪”。明代羅貫中根據《三國志》、《世說新語》、《資治通鑑》等翔實史料著《三國演義》,詳述劉備馬躍檀溪至南漳,訪水鏡先生,先生談論國事,推薦伏龍鳳雛的歷史事實就發生在水鏡莊。《襄陽府志》載:“是跡因水鏡先生傳。”先生複姓司馬,名徽,字德操,道號水鏡先生,潁川(今河南禹縣)人,是東漢末古文經學派重要人物。由於北方戰亂頻烈,而毅然遷居荊州,洞察劉表為荊州牧“性暗必害善人”,加之當時朝廷辦學排除異端---古文經學派,先生於是南遁至南漳白馬洞(水鏡莊前名)隱居講學,被襄陽名士龐德公譽為“水鏡”,世人為紀念司馬徽這位甘當伯樂、舉能薦賢之人,改名為“水鏡莊”,並建起了“水鏡祠”。
《襄陽府志》“南漳縣”條“山川篇”載:“玉璽山麓岩微紅,‘幾同赤壁之觀’。”然而三國遺址赤壁與水鏡莊千里相距,何以並提?這當然是有其歷史淵源的。《府志》又云:“玉璽山麓有白馬洞,….內供水鏡先生小像,….每年(農曆)3月18日,民賈期會於水鏡莊;過客必登臨瞻仰。”人傑地靈,建莊塑先生像供之於內,乃憑弔先生之舉。現查考《襄陽府志》、《南漳縣誌》,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南漳知縣徐彥蒞職,慕賢謁瞻先生像,見水鏡莊建築古樸,先生塑像栩栩如生,欣然題刻“漢水鏡棲隱處”六個蒼勁有力之字的石碑立於莊前。此碑迄今已265個春秋於茲矣!30多年前,又於立碑處建起碑亭,成為水鏡莊的一大亮點。左側“薦賢堂”內,亦立著鐫有“司馬徽先生小像”的石碑。

百度地圖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