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濕疹

病因

引起濕疹的病因較多,也較複雜,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但一般常與以下因素有關。
1、外界因素 因皮膚不潔,污垢蓄積在被毛,使皮膚受到直接的刺激。圈舍過於潮濕、各種化學物質的刺激、強烈日光照射、昆蟲的叮咬、長期被膿性分泌物浸漬等都可導致本病的發生。
2、內在因素 因消化道疾病,腸道腐敗分解的產物被機體吸收、攝入致敏食物,某些抗原等均可引起機體的變態反應,也有因潮濕、日光、藥物等引起的變態反應。
維生素缺乏、營養失調、代謝紊亂等也可誘發濕疹。
外界或內在的致病因子引起組織胺、乙醯膽鹼等物質增多,導致毛細血管擴張和滲透性增高,從而發生漿液滲出和組織液向角質層流動,生髮層細胞間隙日益擴張,使生髮層更為潮濕,細胞發生膨脹,最後導致濕疹。中樞神經和外周神經的機能障礙以及內臟的病理變化對濕疹的發生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症狀

按病程和皮膚損傷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濕疹多開始於耳下、頸部、背脊、腹外側和肩部,病初在患部呈較小的圓形疹面,經1~2d融會成手掌大或更大的疹面。疹面界限明顯,呈橙黃色或紅色,邊緣有新鮮血疹和小水泡,再外側為一較暗的紅色圈。在疹面中央有一層黃綠色的薄痂,分泌漿液性至膿性滲出物。動物表現疼痛和劇烈瘙癢,由於搔、擦、舐、抓的機械刺激,炎症向真皮深部,甚至向皮下蔓延。皮膚腫脹,如不及時正確處理,極易發生膿瘡或膿腫。慢性濕疹常發生於背部、鼻、頰、眼眶等部位,貂尤易發生鼻樑濕疹。慢性濕疹表現被毛稀疏,皮膚出現不一致增厚而起皺、劇癢,病程較長。發生在鼻鏡時,在鼻鏡一側或兩側出現無毛、乾燥、呈灰色顆粒狀。腕部和踵部的慢性濕疹主要表現癢感和形成鱗屑。陰囊、包皮或陰門濕疹可出現水泡、發癢。趾間濕疹開始形成水泡,之後滲出漿液性液體、疼痛、病程較長。也可在耳廓和外耳道發生濕疹。

診斷

根據病史和臨床症狀基本可以診斷本病。

濕疹驗方

【濕疹方藥】歸尾5克,赤芍6克,乾地黃9克,川弓5克,丹皮6克,何首烏9克,胡麻仁5克,黃柏6克,白蒺藜9克,苦參6克,蟬蛻3克,紅花3克,蛇蛻3克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服。忌辛辣腥發之物
【化濕膏】黃連提取液、蕺菜提取液、苦參、白鮮皮、地膚子、龍骨提取物、赤石脂提取物、何首烏。
【用法】一日塗抹三次,每次清潔皮膚後塗抹。

濕疹護理

1.飲食多選用清熱利濕的食物。如綠豆、赤小豆、莧菜、薺菜、馬齒莧、冬瓜、黃瓜、萵筍等,少食魚、蝦、牛羊肉和刺激性食物。
2.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紹葉菜汁、胡蘿蔔水、鮮果汁、西紅柿汁、菜泥、果泥等。
3.食物應以清淡為主。保持正常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少加鹽和糖,以免造成體內水和鈉過多的積存,加重皮疹的滲出和痛癢感,導致皮膚發生糜爛。
4.患病後,應忌辣椒、毛筍、蝦、蟹、糯米、肉、蔥、蒜、胡椒、蘑菇、蠶豆、咖喱、咖啡、煙、酒、可可、海鮮等,少吃葷菜(牛羊肉不宜吃)。

預防

加強飼養管理,儘量保持被毛和圈舍的清潔與乾燥,並避免強光直射及化學物質的刺激,同時要合理調配飼料,多補充一些富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飼料。

治療

應遵循除去病因、脫敏止癢、消炎的原則進行治療。

除去病因

保持病獸被毛及其圈舍的清潔與乾燥,保證舍內良好的通風和充足的光照,獸還應經常運動,對發生的疾病要及時治療。

脫敏止癢

口服或注射鹽酸異丙嗪(0.2~1.0mg/kg體重)或鹽酸苯海拉明(口服2~4mg/kg,注射5~50mg/kg)。

消除炎症

根據濕疹的不同時期,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急性期無滲出液時,剪去被毛,用爐甘石洗劑(爐甘石15.0g、甘油5.0ml、氧化鋅5.0g,加水至100ml),或用麻油和石灰水等量混合塗於患部。有糜爛、滲出時,小面積者可用皮質類固醇軟膏,也可選用生理鹽水、3%硼酸液冷濕敷。當滲液減少後,可外用氧化鋅滑石粉(1∶1)、碘仿鞣酸粉(1∶9)或20%~40%氧化鋅油等。慢性濕疹者,一般選用焦油類藥較好,如煤焦油軟膏、5%糖餾油等。也可用抗生素皮質類固醇軟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