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竹鄉

水竹鄉

水竹鄉是1988年區委體改時成立的新建鄉,位於永善中部,距縣城76公里,昭永公路橫穿境內,途經縣政府駐地。全鄉有國土面積175.8平方公里,轄水竹、雙旋、沙坪、黃河、塘壩5個村民委員會124個村民小組。東與大關縣高橋鄉接壤,南與墨翰、蓮峰兩鄉相連,西與黃華、黃坪兩鄉交界,北生接馬楠鄉。境內山高谷深,疊峰綿亘,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最高海拔3189米,最低海拔860米,年降雨量1000—1200毫米,年蒸發量1070毫米左右,最高氣溫32.4度,最低氣溫-10度,日照時數為1258.9小時,無霜期僅為189天,屬中溫帶氣候。

基本信息

簡介

(圖)水竹鄉水竹鄉

全鄉有耕地19185畝,共有戶籍人口2280戶9179人,糧食總產量2772噸,經濟總收入797.3萬元,人均有糧241公斤,人均純收入616元。

全鄉共有森林面積193614畝,有國有林109036.5畝,森林覆蓋率為46%,主要為山地濕性常綠闊葉林和雲南松、華山松等人工林。土壤屬低質棕紅土壤,農作物以玉米洋芋、蕎子為主,畜牧業以生豬、山羊黃牛為主,經濟林木林果有花椒、木漆、苦丁茶及核桃板栗、桃、李等,還有天麻、三七龍膽草等名貴中藥材,境內的拱桐樹屬國家珍稀瀕危一級保護植物。

水竹鄉良好的森林植被蘊含了豐富的水利資源,共有大小河流8條,現有蒿枝壩水庫和正在設計建設的月亮灣水庫。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以、鐵、儲量豐富,由於受地理位置、氣候和交通條件等因素的制約,至今未有效開採。

普農

(圖)黃牛養殖 黃牛養殖

水竹鄉屬典型的高寒冷涼山區,山高坡陡、氣候寒冷,這給農業普查工作的正常開展帶來一定困難。水竹鄉在農普工作中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克服“三難”,確保入戶登記的順利進行。

一是全鄉無電,克服登記難。由於各種原因,全鄉今年10月份以來一直無電,造成普查信息、情況上傳下達困難;為按時完成普查工作任務,普查員不得不充分利用晚上的時間進行入戶登記。對此,鄉黨委、政府多方協調,採用小型汽油機發電供應鄉農普辦電話傳真和為普查指導員、普查員配備手電等措施,保證農業普查登記工作正常進行。

二是雪凌大,克服入戶登記難。目前全鄉已是冰天雪地、大封山,惡劣的氣候環境給入戶登記帶來不便。針對這一情況,水竹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召開專題會議,對入戶登記工作作了戰前總動員:要求全體普查人員務必帶著對農民的深厚感情,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鬥志,投入到農普現場登記工作中,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同時要求普查人員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

三是通訊閉塞,克服聯繫難。因全鄉無電,大部份的普查小區不通公路,普查員在登記中發現問題和困難時,難以及時得到解決。鄉農普辦實行包片負責聯繫制度,在入戶登記中分別深入到各普查小區進行巡迴檢查指導,並要求普查員每天必須到村委會集中交換意見,對現場登記中存在問題及時加以解決,保證農業普查登記質量。

扶貧開發

(圖)扶貧服務中心 扶貧服務中心

重點村扶持項目、整村推進扶貧項目
水竹鄉先後在雙旋村、水竹村實施了重點村扶持項目,在水竹村二月花,塘壩村塘家坪、黃河村向陽坪、三板橋、沙坪村仁坪自然村等,以貧困自然村為主戰場,以貧困戶為主要扶貧對象,根據各村具體情況,本著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堅持公平、公正、公開,讓民眾參與管理項目建設,群策群力,共同實施好各項扶貧項目。國家投資200萬元,建設住房184戶16000平方米,廚房新建30間750平方米,畜廄改造81間2400平方米,建沼氣池15口,架輸電線路10千米,修建驛道10千米,安裝人飲管道19千米,種植花椒500畝,發展養羊350隻,養牛178頭,養馬10匹,種植白魔芋35畝。

貧困人口現狀
2006末全鄉總人口1993戶7562人,其中絕對貧困1235戶3995人,占總人口的42%,低收入貧困452戶1526人,占總人口的16%。無畜圈1129戶,占總戶數的41%。有629戶2125 人飲水困難,占總人口的22%。五保救助180人,特困戶救助750人,傷殘軍人救助3人,低保10人,臨時救助資金10萬元。

衛生工作

(圖)水竹鄉水竹鄉

在衛生工作上,本著“疾病重點防治,重點地區重點預防,重點人群重點保護”的原則,深入開展“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堅持以“疾病控制是中心,計畫免疫為重點,兼顧全面工作”為重點,充分調動全鄉衛生戰線上職工的積極性,求真務實,愛崗敬業,團結協作,進一步做好婦幼防疫保健工作,著力提高公共衛生保障水平,加快公共醫療衛生設施建設,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治和監督體系,提高處置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強了藥品監督管理,確保人民民眾就醫用藥安全。一是轉變傳統的服務觀念,深化衛生事業改革;二是制定防疫保健措施,擬訂了防疫、保健、臨床工作職責,把各項工作落實到人,將補貼與完成任務掛鈎起來;三是強化衛生執法,確保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四是著力提高公共衛生保障水平,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治和監督體系,提高處置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努力改變農村看病難、費用高的狀況。共疫苗接種卡介苗46人次,三聯疫苗143人次,小兒麻痹疫苗1047人次,麻疹疫苗59人次,B肝疫苗576人次,免疫接種率達99%,為全鄉人民民眾的身心健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便民服務

(圖)水竹鄉水竹鄉

為民眾提供了“一站式”服務,要求工作人員嚴格履行職責,熱情為民眾服務。一是堅持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公開辦事程式、公開辦事結果,禁止吃、拿、卡、要,禁止參與黃、賭、毒等非法活動,禁止玩忽職守、徇私舞弊;二是堅持“首問責任制”和“全程代辦制”。做到誰先接待來訪人員,誰就必須負責對民眾反映的問題進行處理,能辦理的及時幫辦,並做好詳細記錄,及時向分管領導匯報,對民眾急需辦理的事項,進行全程辦結,不超過3天送服務到手。三是對辦事民眾做到“三個一樣”、“五個不讓”和“五個一”,從而增強了幹部職工的誠信意識,轉變了機關作風,提高了辦事效率。一年來共受理審批服務事項1233件,先後解決臨時困難戶581戶1428人次,發放臨時救濟款63570元。

科技種養

(圖)凍改黃牛凍改黃牛

2006年共推廣良種玉米6632公斤,,地膜玉米4000畝,其中,單株育苗定向移栽1550畝,洋芋高廂壟作1000畝,脫毒洋芋有10000畝;

發展家禽養殖,強化品種改良,鞏固恢復了黃牛凍精改良,引進了良種畜種,實行集中飼養、分散配種.

基層組織

(圖)黨員活動室 黨員活動室

黨員隊伍
通過組織宣傳培訓,2006年共吸收預備黨員19名(其中機關黨員4名,農村黨員15名);新發展黨員22名(機關黨員2名,農村黨員20名)。目前,我鄉共有黨員413名,其中,農村黨員335名,機關黨員49名,教師黨員29名;婦女黨員60名,少數民族黨員48名。60歲及以上的黨員47名,55-59歲的黨員14名,46-54歲的黨員70名,36-45歲的黨員104名,35歲以下的黨員178名。

鞏固基層政權,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在縣委、縣委組織部的正確領導下,為進一步增強了基層組織建設的戰鬥力和凝聚力,鄉黨委把組織建設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形成以黨委書記親自抓,副書記具體抓,黨委辦具體負責的工作機制,充分利用廣播、標語、板報等宣傳手段,加強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基層組織建設及法律、法規進行廣泛宣傳。通過宣傳,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幹部職工對組織建設工作的認識。全年共出宣傳專欄8期次,黑板報5期次,標語宣傳100餘條幅,廣播宣傳25場次,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組織建設工作深入人心,達到了家喻戶曉,營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圍。

教育工作

(圖)上課場景上課場景

教育工作,按照“一手抓師德師風教育,一手抓校紀校風管理,一手抓教學質量,一手抓體制改革”的工作思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強化學校管理,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千方百計保證學生安全,促進了“兩基”工作穩步推進。一是以新課程改革為核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求廣大教師,必須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認識,充分認識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強新課程的學習和深入實踐,積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我鄉的教學質量;二是以人為本,狠抓學校安全工作。主要以學生食品安全為重點,以危房校舍為排查點,以學生上學途中為難點,切實抓好各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三是以品德教育為核心,切實開展師德師風教育。堅持“德、育”結合,強化教師素質的提高,禁止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行為,進一步增強師生法治觀念;四是以制度建設為核心,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完善學校內部管理制度,嚴格照章辦事,對請霸王假、擅自離崗等行為,一經發現予以嚴懲;五是堅持實事求是、軟體從嚴、硬體從實的原則,認真搞好“兩基”工作,全力推進“普九”教育進程;六是以服務為核心,切實加強後勤工作。重點在學生的安全、一伙食上下功夫,確保學生安心上學、放心吃飯、靜心讀書。全鄉共有適齡兒童678人,已入學667人,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8.3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