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負泥蟲

水稻負泥蟲

水稻負泥蟲是昆蟲綱(Isecta)、有翅亞綱(Pterygota)、鞘翅目(Coleoptera)、葉甲總科(Chrysomeloidea)、負泥蟲科(Crioceridae Latreille, 1804) 動物。本種是中國水稻的重要害蟲,為害秧苗和稻田的禾苗,成蟲、幼蟲沿葉脈取食葉肉,在葉尖部分則食穿表皮。

基本信息

水稻負泥蟲

正文

負泥蟲科昆蟲的 1種(見圖)。水稻負泥蟲俗名牛屎蟲,巴巴蟲。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陝西、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朝鮮和日本也有分布。
成蟲體長3.7~4.6毫米,體寬1.6~2.2毫米。頭、觸角(基部兩節橙紅色)、小盾片鋼藍或接近黑色。前胸背板(除前緣與頭同色外)、足大部(基節、脛端及跗節黑色)橙紅色。鞘翅深藍並帶金屬光澤。體腹面一般黑色。背面光潔無毛。頭、觸角和體腹面被金黃色毛。頭具刻點;頭頂後方有一縱凹,觸角長度幾達體長的1/2。前胸背板長大於寬,前後緣接近平直,兩側前部近於平行,中部以後收狹,基橫凹不深,正中央有一短縱溝,橫凹前微隆;刻點較密,其凹處更為明顯,中縱線有2行排列極不規則的刻點;小盾片倒梯形,表面無刻點。鞘翅兩側緣近平直,肩胛內側有一淺凹;刻點行整齊,基部和末行刻點較粗大,行距平坦;小盾片刻點行整齊,有3~6個刻點。
卵長橢圓形,長約0.7毫米。幼蟲近於梨形,背面明顯隆起。
本種是中國水稻的重要害蟲,為害秧苗和稻田的禾苗,成蟲、幼蟲沿葉脈取食葉肉,在葉尖部分則食穿表皮。大發生年受害嚴重的禾苗全部變白,或造成禾苗生長黃弱,抽穗不齊,稻穀減產。1年1代,以成蟲在稻田附近的禾木科雜草根際和葉鞘中越夏、越冬,取食一段時間即交尾產卵。卵在秧苗和稻葉的正面,一般靠近葉尖,卵塊排成兩行,每塊有1~27粒卵。幼蟲共4齡,初孵幼蟲群集為害,以後逐步擴散到他處為害,幼蟲排泄物堆積在背面,老熟後脫去背面的排泄物爬至水面部的葉片或葉鞘結繭準備化蛹。除危害水稻外,受害作物還有粟、黍、小麥、大麥、玉米、蘆葦、糠稷、茭白。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