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研究所

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所IHB)是中國唯一專門從事內陸水體生物學綜合研究的科研機構。

水生生物研究所

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所IHB) 是中國唯一專門從事內陸水體生物學綜合研究的科研機構。其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是針對日趨惡化的水生態環境,開展水生態環境保護和水生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為維護和改善內陸水體的生態環境、保護淡水資源、發展淡水漁業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同時瞄準國家需求,結合科學發展目標,堅持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原則,全面增強研究所的科技創新能力,爭取在5-10年內把水生生物研究所建設成為按照現代科研機構管理模式高效運行的、開放的、具有國際水平的國家級水生生物學知識創新中心。同時通過人員的不斷更新,進一步凝聚科技精英,形成代表國家最高水平的、在國際上有重要地位的科學家群體,成為水生生物學領域高級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前身是1930年1月在南京成立的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1934年改名為中央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後遷至湖南南嶽、廣西陽朔、四川北碚。1944年分為動物、植物兩個研究所。抗戰勝利後,動物所由北碚遷至上海。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科學院將前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的主體、部分植物所的研究人員及北平研究院的部分研究人員合併,於1950年組成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址設在上海,1954年遷至武漢。水生所先後擁有8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全所現有研究人員135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973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引進人才?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家?人,高級研究人員83人;在學研究生、博士後以及高訪學者250餘人。
近年來,水生所在淡水生態學研究方向,在湖泊藍藻水華控制、藍藻的生物學以及藻毒素、湖泊漁業放養模式與結構調整、魚類生物能量學與營養學、淡水生態系統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績,發展了我國的淡水生態學理論並付諸湖泊漁業實踐;在生物多樣性與資源保護方向,在珍稀瀕危動物(如白鱀豚、中華鱘)的保護生物學、重要生物類群的分類與進化、生物地理學以及一些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令國內外同行矚目的成績;在漁業生物技術方向,在魚類遺傳育種、藻類功能基因組以及魚類病害方面做出了國內領先、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成績。在水環境工程方向,在利用濕地生態系統進行污水處理、二噁英的檢測與遷移、水體與底泥的污染物交換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為水環境保護做出了重要貢獻。
國際交流 水生所與國外的學術交流十分頻繁。80年代以來,先後派出科技人員257人到16個國家和2個地區進修、考察和訪問。接待了來自近40個國家的專家543人次進行學術交流和國際合作研究。這幾年,我所的國際學術交流活動顯著增多,每年通過各種渠道派出的訪問、進修學者和參加國際會議的科研人員達40-50人次以上,每年國外科學家來所訪問者達70人左右。先後舉辦等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
水生所擁有亞洲最大的淡水魚類博物館(館藏標本40餘萬號,1800餘種,近300個模式種),一個中國最大的淡水藻種庫以及藻類、淡水無脊椎動物、魚類寄生蟲標本室和現代化的白鱀豚館,一個圖書情報與信息中心(館藏26萬餘冊,期刊2千多種和完善的網路信息系統),中國生物多樣性內陸水體分部和中國生態系統網路水體分中心也掛靠在水生所,形成了合理的科學研究與技術支持相結合的完整體系,具有很強的科學創新的物質基� �
研究機構 水生所目前擁有四個研究中心即水生生物多樣性與資源保護研究中心、淡水生態研究中心、漁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水環境工程研究中心,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一個開放台站(東湖湖泊生態系統開放試驗站),一個國家工程中心(國家淡水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武漢中心)。
研究成果 建所72年來,水生所始終十分重視基礎理論的探索、基礎資料的積累。為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從50年代相繼在長江中下游以及全國範圍開展湖泊調查;60年代起,先後以武漢東湖等典型湖泊為基地,持續進行了40年的湖泊生態學和漁業生態學研究,80年代以來,面對我國淡水資源日益緊缺的現狀和大水面漁業出現的問題,我們又提出大水面漁業必須以保護水質為前提,把湖泊生態環境最佳化作為大水面漁業的主要研究內容和首要的追求目標等。在80年代揭示出銀鯽天然雌核發育和異精效應現象;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轉基因魚,完成國內第一例克隆脊柱動物,世界上唯一人工飼養的水生哺乳動物白暨豚已健康生活21年之久;培育出的養殖魚類新品種異育銀鯽、全雌鯉、高體形異育銀鯽等在全國近30個省市區推廣;藻類在外層空間環境的適應與功能研究項目曾5次成功搭載我國返地式衛星遨遊太空;污水處理技術已在我國南方很多地區得到推廣套用。在淡水生態、水生生物多樣性與資源保護、漁業生物技術和水環境工程研共取得科研成果近600項,其中有160多項榮獲國家、省部級等獎勵。編著出版了《中國鯉科魚類志》、《中國鞘藻目專志》、《中國淡水魚類養殖學》、《東湖生態學研究》等專著78部,發表科學論文近2000篇。
人才培養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是我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並有研究員任職資格和博士生導師審定權;有權授予在職人員碩士學位,經報批可授予在職人員博士學位。設有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現設有水生生物學、遺傳學專業、環境科學三個博士點和水生生物學、遺傳學、環境科學、動物學四個碩士點。從1978年我國恢復研究生招生制度,水生所已招收培養研究生518名,其中博士生204名,碩士生314名,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培養了一批品學兼優的高級人才。

掛靠部門

中國動物學會、海洋湖沼學會魚類學分會
中國動物學會原生動物學分會
中國水產學會魚病研究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生物學專業委員會
湖北省海洋湖沼學會
湖北省動物學會
武漢市動物學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