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浦村

水浦村,地名。隸屬於浙江省溫嶺市松門鎮。耕地面積700多畝,水田660畝。村民收入以工業、種植業為主。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水浦村位於浙江省溫嶺市松門鎮西北部,人口1147人,369戶,耕地面積700多畝,水田660畝,旱地50畝,有11個村民小組,兩委成員8人,黨員31人,村民代表20人,村內有工業企業了家,農村農業合作社1家,2006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5853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9.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9860元,經濟特色戶2戶,2007年被列為溫嶺市達標村創建單位。

發展規劃

該村以全面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以改善人居環境,提高村民生活為落腳點,以徹底改變治理“髒、亂、差”入手,切實加大村莊環境整治力度,保證了村莊整治工作順利實施。與此同時,該村先後組織班子成員、黨員,隊長和村民代表到松門松建、勝南等村進行參觀考察,結合本村實際,並不斷摸索,切實制訂整治方案以“村莊美化、集體富強、村民富裕、班子堅強”的總體要求為標準,構建該村全面小康建設的藍圖。該村注重投入,全面實施村莊建設:
1、在村莊整治中,該村首先以全村衛生整治著手,投資5萬多元,在村內居民區設立了18隻垃圾倉,經村民代表討論,通過愛國衛生公約,並張貼到各自然村,與村小組簽訂了衛生責任狀,落實衛生包乾區,村民將垃圾代裝化,落實環衛人員3名,做到垃圾每天清運,結合全鎮開展的滅鼠、滅蠅、滅蚊,滅樟等除四害活動,消除衛生死角,淨化村莊環境。
2、投資150萬元,對村內路網進行合理布局,主次分明,通村主幹公路達到四級以上標準,村內主幹道路全面硬化,總長度達3500米,硬化面積21000平方米,硬化率100%。
3、投資30萬元進行村莊綠化,村內主幹道兩側種植香樟2000多株,村內主幹道以及村莊規劃區周邊的河邊兩旁全部實現了綠化,綠化面積8000平方米。
4、投資70多萬元,對河道進行淨化、河道清澈、水體流動、河塘內無漂浮物,水質達到本地環境規劃要求,對2000多米長的河岸砌石,美化村莊,對全村河道實行生態整治全面保潔。
5、投資80多萬元16間二層老人公寓已經竣工,投資50多萬村綜合樓已交會使用。
6、投資30多萬元進行標準農田建設,村內土地進行標準農田建設。建立“田成方,路成網,梁配套,林成行”的標準農田,基本實現農田標準化,上半年在合和塘改地造田60畝,並通過上級部門的驗收。
7、投資10多萬元對給水、排水系統完善,自來水入戶率達100%,村內無露天糞坑,農戶改廁率達到100%,村內溝渠整潔暢通。
該村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按照黨支部“五好”要求和“先鋒工程”五強要求,負重拼搏,自加壓力,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扎紮實實開展各項工作。對村級重大事項實行票決制,村務公開,村班子團結協作,清正廉潔,乾淨幹事,贏得了全村民眾的信賴和支持。政治文明不斷加強,與此同時該村兩委以村莊整治為動力,各項特色工作創造齊頭並進。同時村級文化俱樂部建設也初具規模,設有檯球室、桌球室、棋牌室和閱覽室,還有健身娛樂場所,並興建了占地1750多平方注的休閒園,為豐富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村莊整治終於在該村開出了文明之花,從而推動了村里各項工作的全面開展。
該村努力提高三個文明建設物質文明建設,一是人均純收入達到9860元,二是基礎設施齊全,道路硬化,綠化已全面完成,民眾用水達到國家用水標準入戶率達100%,村莊內河道整治按水利工程規範來實施,全村水質無污染,村內給排水系統完善,管道布局合理,按照村莊規劃,房前屋後排水走向規範,村莊規劃編制合理,村部辦公樓、村休閒公園、文化娛樂場所、道路配置和綠化規劃合理,並全面實施依法用地,農村建設標準率達90%以上,醫療保險全面實行,村民參保率完成100%。精神文明建設:一是計畫生育B超率達100%,無計畫外生育,加大宣傳力度,做好計生工作優質服務;二是義務教育國小率達100%,並做好睏難學生的幫扶工作,沒有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或其它原因失學或輟學;三是社會發展狀況良好。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335.00畝(其中:田904.00畝,地431.00畝),人均耕地0.86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751.00畝,草地116.00畝;荒山荒地0.00畝,其他面積98.00畝。有木紋石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78戶通自來水。有378戶通電,有33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7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87.57%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6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78戶(分別占總數的68.78%和100%)。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水泥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8輛,拖拉機41輛,機車50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1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20戶;建有小水窖0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13.00畝,有效灌溉率為65.21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0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9 畝。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4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8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8萬元,占總收入28.9%;畜牧業收入148萬元,占總收入的26.61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62頭,肉牛376頭,肉羊40頭);漁業收入0.3萬元,占總收入的0.004 %;林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1.45%;第二、三產業收入274.7萬元,占總收入的40.1 %;工資性收入26萬元,占總收入的3.8 %。農民人均純收入321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42人(占勞動力的60%),在省內務工425人,到省外務工17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養殖、種植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省內。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9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8.91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木紋石開採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木紋石粗加工產業。擁有企業2個。

人口狀況

該村現有農戶378戶,共鄉村人口1555人,其中男性917人,女性638人。其中農業人口1555,勞動力922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464人,彝族89人,傣族1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0%(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42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1.61 %;享受低保32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公里。該村建有公廁4個,建有2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村內有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78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招銀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插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1.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97 人,其中小學生175人,中學生42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