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的生物測試

水污染的生物測試

正文

利用水生生物的反應測定某種污染物(或因子)的毒性或危害,又稱水污染的生物測定、生物鑑定、生物檢定、生物檢試。
水生生物是在不斷地同水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的過程中來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若將水生生物置於試驗條件下,改變它原來的生活環境而引起機能失常或死亡,並以此為指標,同正常狀態相比較,即可得知作用物質(或因子)的質和量。測試時間有短期(如24、48、96小時)的急性試驗和長期(如數月、數年)的慢性試驗。測試方式有靜水式生物測試流水式生物測試兩種。測試生物可以是一種,也可以是多種。測試可以在實驗室內進行,也可在野外將生物置於污染水體中進行。測試指標常用一定時間內半數致死濃度(LC50)表示。此外,也可用生理、生化、行為等指標來表示。
近20年來的研究表明,水污染的生物測試對於監測水環境質量變化,確定單種毒物作用下的安全濃度,觀察多種毒物聯合作用下毒性的變化,制訂毒物或工業廢水的排放標準和漁業水體的水質標準等均有重要的實用價值。生物測試方法簡單,不需要特殊儀器設備,又能綜合反映毒物的毒性或污染的狀況,因而被廣泛採用。在水污染研究中,生物測試已經成為監測和評價水體環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國為了保護漁業水體,自50年代開始,進行關於毒物對魚類影響的測試工作。
現行的水生生物測試方法,不論是急性、亞急性、慢性毒性試驗,還是迴避反應實驗,都有待進一步精密化和規範化,以提高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一致性。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