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洛神

水月洛神

《水月洛神》以曹植的傳世名篇《洛神賦》、《七步詩》和中原洛神傳說為依託,以曹丕、曹植二人的兄弟相爭和戰亂中一個美麗女人甄宓的命運遭遇為線索,巧妙的將“詩書禮樂舞”融匯一堂,揭示了現代人對古典藝術美的探究與理解,為觀眾細膩的描繪出一段跨越千年的悽美之戀。

一、相關資料

劇名:水月洛神
類型:劇情
主演:暫無

二、內容簡介

《水月洛神》曹植的傳世名篇《洛神賦》、《七步詩》和中原洛神傳說為依託,以曹丕、曹植二人的兄弟相爭和戰亂中一個美麗女人甄宓的命運遭遇為線索,巧妙地將“詩書禮樂舞”融匯一堂,揭示了現代人對古典藝術美的探究與理解,為觀眾細膩地描繪出一段跨越千年的悽美之戀。
三、詳細介紹
《水月洛神》主創班子實力雄厚,精英薈萃:中國舞協常務副主席馮雙白擔任編劇、中國歌劇舞劇院一級導

大型舞劇《水月洛神》劇照大型舞劇《水月洛神》劇照
佟睿睿、新版《紅樓夢》80後作曲家郭思達奧運會開幕式服裝設計師凌麥青等紛紛加盟,舞美、燈光、多媒體等各環節的設計者均是國內頂尖高手。該劇特邀了優秀的青年舞蹈藝術家李宏鈞、汪子涵以及知名青年舞蹈演員唐詩逸、華宵一、王佳俊等擔當主演。通過本劇,鄭州歌舞劇院還特別注重培養本院的新生代演員,易星艷、曾鵬飛、蓋崢,其中易星艷、曾鵬飛在舞劇《風中少林》中分飾男女主角,蓋崢在河南省和全國的各類舞蹈比賽中都曾取得佳績。
厚重的中原文化為《水月洛神》注入貫穿全劇的靈魂,在《水月洛神》創作之初,該劇總導演佟睿睿及主創人員多次遍訪河南各地,深入民間採風,充分汲取中原歷史文化營養,深度挖掘中國古典舞蹈的風格、體態、韻律和流動之美,尤其是在中原文化的表達上,使用了傳統的十二面漢磚牆,同時又融入現代元素,鏡子與月亮的結合完美呈現出空靈純淨之感。全劇以歌、舞、禮、樂、詩為載體貫穿全劇。這些元素雖為情節發展服務,其形式本身已獨具非凡魅力,閃爍著中原文化的璀璨歷史,承載著中國古典美感的各個方面。
2010年12月初,該劇在河南藝術中心成功首演,觀眾在欣賞、品味中感慨於兄弟的權位相爭,感嘆於甄宓的身世飄零,感動於曹植性情深處的自由與浪漫,同時,直觀地領略了1800多年前古老的中原文化所傳達和投射出的古典美之美。特邀來觀看演出的我國著名芭蕾舞蹈家、中國文聯副主席、舞蹈家協會名譽主席白淑湘由衷表示,《水月洛神》既古典又現代,生動表現了大美無言、大悲無言、大愛無言的意境,使人震撼,為舞蹈史上增加了一部非常好的正劇。
為使其真正成為彰顯中原本土文化的舞劇精品,首演後,劇組根據專家的意見進行了認真的修改並集中封閉排練。經過精心打磨,2011年2月25日、26日、27日,修改提高后的《水月洛神》在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公演三場,3月9日、10日、11日,作為河南的精品文化劇目,《水月洛神》登入北京保利劇院,為兩會傾情獻禮,連演三場,受到了與會代表和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一時成為京城街頭巷議的熱門話題和文化焦點。《人民日報》、《中國文化報》、《光明日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日報》、《北京信報》、《京華時報》、《北京晚報》、《北京晨報》、《法制晚報》、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等媒體及各大網站均專題報導了演出盛況,並給予高度評價。《人民日報》稱:藝術之美穿越時空,鮮活綻放溢出馨香。《光明日報》稱:千古絕唱,中原名片。《中國文化報》稱《水月洛神》延續中原文化精品路線。
《水月洛神》在京演出期間,吸引了眾多文藝界專家、編導、文藝工作者齊聚保利,僅11日晚上的演出,就有徐沛東姜昆鞏漢林、白淑湘、張繼鋼陳維亞趙汝蘅劉敏張千一李少紅等到場觀看。著名詞曲家徐沛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激動地說,感謝鄭州文藝工作者的勞動,產生了這樣一個重磅作品,為推進文化繁榮作出這么大的貢獻;著名編導趙明表示,張繼鋼、陳維亞兩位舞蹈界的大家坐在一起觀看同一部舞劇真的還是“第一次”,該劇吸引力之大可見一斑。著名劇作家、中國劇協副主席羅懷臻稱讚《水月洛神》是真正意義上的原創作品。中國動畫學會副會長、國家一級編劇歐陽逸冰稱,《水月洛神》有高度的,是大氣的,是史詩般的,真正地向著現代21世紀中國的舞台藝術方向發展。曾創作《紅色娘子軍》等近30部舞劇音樂的作曲家劉廷禹表示,《水月洛神》的演出很成功。成功的原因來自於“三個高”:起點高,質量高,藝術品質高。
2011年3月12日下午,文化部專門組織召開了《水月洛神》座談會,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陶誠、藝術司音舞處處長翟桂梅、著名作曲家劉錫津、導演邢德輝、中國舞台美術學會會長蔡體良、《風中少林》的編導張弋、劉小荷、著名編導趙明等參加座談會,與會領導和專家對《水月洛神》的演出成功表示祝賀,並就下一步更好的加工打磨提出建議。陶誠對鄭州歌舞劇院作為一個市級院團卻精品頻出的工作成績表示祝賀和感謝,並給予了“地方院團、國家水準”的高度評價。談到對《水月洛神》的感受時,他把此劇與國人皆知的經典舞劇《紅色娘子軍》相提並論,並且說,中國舞蹈在建國後有了很大發展,也出現了不少經典的舞劇,《水月洛神》可以說是藝術一流、製作一流、表現一流,應該是在中國舞蹈發展史上是一部里程碑的作品。《水月洛神》已成為表現鄭州歷史文化積澱的一張文化名片。
2011年4月4日,作為辛卯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迎賓晚會的專題演出,舞劇《水月洛神》在省藝術中心隆重上演,為前來參加拜祖大典的海內外賓朋獻上了一份豐盛的文化大餐,也為本次大典盛況再增添一筆濃重的文化色彩。當晚觀看演出的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十屆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先生對該劇讚嘆不已欣然題詞:“諸多創新,潤溉人心。化古如雨,激勵後人。”並在演出結束後親切會見全體演職員,他說:“這是一台高水平、高質量的舞劇。這台舞劇不僅把我們國家傳統文化中的古典美和現代舞蹈藝術有機結合,給廣大觀眾展示了一個跨越時空的唯美詮釋,而且運用了許多國外優秀的舞蹈語彙、舞台美術等方面的元素,這是一個藝術創作上的大膽創新。”並鼓勵全體演職員不辭勞苦、千錘百鍊,繼續對劇目精心打磨,爭取早日走出國門。
2011年7月10、11日晚,作為第十二屆河南省戲劇大賽的參賽劇目,《水月洛神》在河南省藝術中心大劇院演出兩場。經文化部藝術司推薦,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藝術總監劉文國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副總裁韋芝、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評審委員、著名文藝評論家毛時安等專程來鄭觀看演出並在演出結束後留下寶貴的意見。劉文國說,這部作品風格既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既是古典的,又是時尚的;既是高雅的,又是通俗的;既是河南的,又是上海的;既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和國際藝術節的舉辦宗旨相匹配。毛時安說,中原經濟的崛起首先是河南經濟的崛起,河南經濟的崛起首先是文化的崛起,在河南文化崛起的勢頭中,鄭州市舞台藝術創作吹響了先鋒的號角。經第十二屆河南省戲劇大賽評審一致認可,《水月洛神》獲得2011年文華大獎第一名。由於《水月洛神》的聲譽與先期影響,該劇還入選了將於12月在上海舉辦的中國舞蹈荷花獎大賽,鄭州市文化建設的影響力通過這台優秀劇目的廣泛傳播產生出強勁的“蝴蝶效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