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院

水晶院

水晶院,又稱水晶寺,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烏金山主峰東側,始建於隋末,相傳為一位來自五台山的雲遊和尚斷手明志化緣而建,後經歷代多次修葺,明清達到頂峰,成為鄰近市縣善男信女膜拜的勝地。

基本信息

簡介

水晶院
2007年9月落架重建的水晶院,占地面積3300m,建築面積783m,主要建築由南向北為山門、鐘鼓樓、大文殊殿、觀音殿、大雄寶殿等。寺廟建築雄渾大氣,金碧輝煌,甚是壯觀,是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歷史最悠久的一座佛教寺院。
根據榆次舊縣誌記載,烏金山上水的景致在水晶院中表現得最為奇特。水晶院歷史上又稱水晶寺,是古時烏金山最大的寺院,也是全山的中心寺院,龍泉即在此寺之中。據說清宣統年間重修該寺院之前,寺院中為方磚鋪地,磚下皆是湧泉。人行其上,泉水從磚縫中噴濺四射,如玉似晶,甚是壯觀。所以烏金山舊八景中,即有“水晶漫院”一景,“水晶寺”的名稱也從此景引申而來。水晶院依山迭建,構築宏偉,從南向北分4個部分,即天王殿、大文殊殿、觀音殿、大雄寶殿。

寺院景點

天王殿
天王殿又稱山門殿,殿內塑有四大天王神像。佛寺的大門一般都是三門並立,中間一大門,左右各一小門,所以山門殿又稱“三門殿”,象徵著佛教的“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後來習慣寫作“山門殿”,包括山門殿和鍾、鼓二樓。
天王殿兩側塑像為四大天王,分別為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大文殊殿
大文殊殿院落主要建有文殊殿,文殊殿內主要塑像為智慧文殊。觀音殿
觀音殿院落主要建築為觀音殿,主要塑像為“三大士”,即中間為觀音菩薩,左面為文殊菩薩,右面為普賢菩薩,兩側為十八羅漢像。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院落主要建築為大雄寶殿,水晶院大雄寶殿依山勢而建,院心通往大雄寶殿有六十六級石階。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寶殿就是正殿。大雄寶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築,也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此殿主要塑像為“橫三世佛”,即中間為釋迦牟尼佛、右邊為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左邊為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