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吼村

現有農戶2305戶,人口15000多人,有2千多人在廣州,韶關、深圳、惠州、海外等地經商。 現有農戶2305戶,人口15000多人,有2千多人在廣州,韶關、深圳、惠州、海外等地經商。 有1957年建成水庫1個。

基本信息

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洪陽鎮水吼村
水吼村原名舊寨世林宏寔(福建漳州府長泰縣岩宅鄉,林迪元房系第7世,林宏耀之胞弟),因天災嚴重,於明萬曆三年(1575)往潮州逃荒(定居背寧縣黃厝寮村)。其嫂“始祖妣慈懿嚴氏也同舉家就道”,攜六子初到揭陽縣犁宅村、貢山鄉(今皆屬揭西縣),逢賴厝寨人乘歸帶引至普寧縣舊寨內(由二世祖林獻廷改名為水吼村)居住,林宏耀成為水吼村始祖,現裔逾萬,分布海內外。(見1997年《水吼林氏族譜》)
水吼村,位於廣東省普寧市洪陽鎮城北約4公里處,北與揭西縣相鄰,是個人多地少、半山地區,也是革命老區。距離市區流沙約18.7公里。現有農戶2305戶,人口15000多人,有2千多人在廣州,韶關、深圳、惠州、海外等地經商。現有農戶2305戶,人口15000多人,有2千多人在廣州,韶關、深圳、惠州、海外等地經商。全村已基本全部建成水泥路面 可耕地面積2015畝,山地面積2700畝 明代中葉,有賴、林、黃三姓遷此定居。因地勢較高,長乾旱缺水,“吼”所指即水勢盛大發出的聲音,取其急水之意,故名。村聚落呈塊狀分布,由水吼、賴厝寨、黃厝寨三個自然村組成。揭普高速公路於村東穿過,修有公路通往鎮區及南溪鎮,有水泥公路通赤崗鎮 棉湖鎮。。村南面正在建設一條通往洪陽至棉湖的村道金泉大道,長約4公里,路寬12米,現已完成通車。村西邊與赤崗鎮彰寧村接鄰,有寬5米的水泥路通往赤崗、棉湖。村現有國小1所,學生約1200人,敬老院1個,農業主產荔枝、桃、李、等水果,曾有白菜籽遠銷東南亞,水吼大蒜頭也負盛名,特產“水吼芋”質松味香,遠近聞名。有1957年建成水庫1個。有建於1952年的國小1所,敬老院1個。有普寧市八景之一的“洪寺幽探”,有慧花岩、華嚴寺、古井等文物名勝,還有重新修建的水吼小靈山寺。是革命老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