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打著面皂雕旗招颭忽地轉過山坡

這支無名氏的小令,借出獵的熱鬧場面,描寫了北方少數民族野外軍旅生活的一個側面。曲辭十分樸實,自然流暢。特別是形容唱歌、擊鼓、奏樂的情形,用了很多象聲詞,生動傳神、新鮮活潑,顯示出北方少數民族開朗豪放的性格特徵。

作品信息

名稱:【雙調】水仙子·打著面皂雕旗招颭忽地轉過山坡

年代:元代

作者:無名氏

體裁:散曲·小令

宮調:雙調

曲牌:水仙子

作品原文

【雙調】水仙子

打著面皂雕旗招颭忽地轉過山坡,見一火番官唱凱歌,呀來呀來呀來呀來齊聲和。虎皮包馬上駞,當先里亞子哥哥⑴。番鼓兒劈颩撲桶擂⑵,火不思必留不刺撲⑶,簇捧著個帶酒沙陀⑷。

作品注釋

⑴亞子: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小名為亞子,五代後唐王朝的建立者,李克用之子,沙陀部人。初嗣位為晉王。

⑵劈颩撲桶:象聲詞,形容鼓聲:

⑶火不思:樂器名。必留不刺:形容彈奏火不思發出的聲音。撲:彈奏。

⑷沙陀:我國古代少數民族部族名,屬西突厥的別部,又叫沙陀突厥。這裡當指晉王李克用。

作品簡析

這支無名氏的小令,借出獵的熱鬧場面,描寫了北方少數民族野外軍旅生活的一個側面。曲辭十分樸實,自然流暢。特別是形容唱歌、擊鼓、奏樂的情形,用了很多象聲詞,生動傳神、新鮮活潑,顯示出北方少數民族開朗豪放的性格特徵。曲中所寫的主要人物是“沙陀”,即李克用(856—908),他是沙陀部人,幫助唐王朝鎮壓黃巢起義,後出任河東節度使,被封為晉王。後其子李存勖(885—926)襲晉王位,滅後梁,建立後唐,即後唐莊宗,也就是曲子中提到的“亞子哥哥”。

這首令曲筆調粗豪,風格渾樸,展示出濃厚的塞外風情,猶如一幅活潑的大漠風俗畫。全曲不用典故,不施藻繪,不尚雕琢,只是一味寫場面和人物動作,以速寫式精煉的線條勾勒出神采和動勢,別有一番情趣和韻味。特別是象聲疊詞的反覆運用,渲染了氣氛,也平添了畫面的遼闊感,更使曲子音韻跳脫,鏗鏘律動,極富音樂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