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恐龍

福德說,這可以解釋考古學家為何只挖掘到恐龍的腳印,卻沒有任何尾部痕跡,仿佛恐龍浪費巨大能量抬著大尾巴,卻不知道垂在地面拖拽“偷懶”。 福德說,恐龍常被描述成站在一片廣袤的綠色平原上,“但我認為,場景應該是一片淺水湖泊,湖水支撐著恐龍的體重”。 巴雷特說,20世紀60年代研究人員藉助承載結構工程學原理證明,恐龍腿部肌肉力量足夠支撐身軀在陸地上輕鬆行走。

恐龍主要生活在水中

恐龍曾經主宰地球,它們的細腿如何撐起龐大身軀?為什麼費力抬著大尾巴?英國劍橋大學一名細胞生物學家試圖提供解釋:恐龍主要生活在水中,靠浮力支撐身軀,大尾巴能幫助遊走。
布賴恩·福德認為,恐龍是水生動物能夠解釋上述疑問。他在BBC4台3日早間節目《今日》中說,恐龍大部分時間在4.6米至9.1米深的湖中遊走,尾巴提供助力,足跡印進淤泥深處,隨後乾枯。
福德說,這可以解釋考古學家為何只挖掘到恐龍的腳印,卻沒有任何尾部痕跡,仿佛恐龍浪費巨大能量抬著大尾巴,卻不知道垂在地面拖拽“偷懶”。
福德說,恐龍常被描述成站在一片廣袤的綠色平原上,“但我認為,場景應該是一片淺水湖泊,湖水支撐著恐龍的體重”。“當你這樣想,一切都變得合理,通常描述中肌肉發達的大尾巴講不通,諸多足跡化石並沒有顯出尾巴拖拽的痕跡,”福德說,“它們用水支撐體重,浮起尾巴,調節體溫,獲取食物。”
不過,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家保羅·巴雷特認為,這種說法沒有道理。
巴雷特說,20世紀60年代研究人員藉助承載結構工程學原理證明,恐龍腿部肌肉力量足夠支撐身軀在陸地上輕鬆行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