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微型仿生機器人

水下微型仿生機器人

“低電壓驅動水中多功能微型仿生機器人系統研究”的國家“863”計畫項目,由哈爾濱工程大學自動化學院仿生微機器人實驗室承擔。2010年7月初,項目順利通過由科技部863項目專家組組織的課題驗收。哈爾濱工程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郭書祥帶領的課題組,於2008年攻克了水中微型機器人的核心技術--離子聚合物ICPF的製作工藝,成功研製出“人造肌肉”——像肌肉一樣可以柔性彎曲的生物型驅動器,奠定了水下微型仿生機器人的發展基礎。

開發

仿生水母仿生水母

這項名為“低電壓驅動水中多功能微型仿生機器人系統研究”的國家“863”計畫項目,由哈爾濱工程大學自動化學院仿生微機器人實驗室承擔。2010年7月初,項目順利通過由科技部863項目專家組組織的課題驗收。
據了解,哈爾濱工程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郭書祥帶領的課題組,於2008年攻克了水中微型機器人的核心技術——離子聚合物ICPF的製作工藝,成功研製出“人造肌肉”——像肌肉一樣可以柔性彎曲的生物型驅動器,奠定了水下微型仿生機器人的研究開發基礎。

功能

長度不到10厘米的水下微型仿生機器人,包括仿生魚、仿生螃蟹、仿生水母等,它們像真的水中生物一樣可以轉彎、避障、爬行、抓取、上浮、下潛,還具備遠程控制、自主巡遊等功能。

優點

以往機器人要通過電機驅動,使電能轉換成磁能,再轉換成機械能,噪音大、無法微型化。而“人造肌肉”可直接將電能轉換成機械能,低電壓即可驅動,產生彎曲、擺動,具有體積小、成本低、無噪音、無電磁干擾等優點。

適應工作

這些水下微型仿生機器人,可以完成水污染探測、細小管道清淤、水下數據收集、輔助手術等等多種工作,還可以實現多機器人的協作和分工作業,用途非常廣泛。

演示

演示中,科研人員將一條仿生魚放入魚缸,按下電視遙控器一樣的控制器,“小魚”就擺動起尾巴,“悠閒地”遊了起來。如果是在真的魚群中,這條特殊的“小魚”很難被發現。仿生螃蟹更令人覺得不可思議,它在水缸底部有條不紊地協調自己的8條腿,像真的螃蟹一樣橫著走動,隨後還按照指令信號,用8條腿抓取到一個運動的小物體上浮到水面,並在指定位置“鬆手”,順利完成了水下抓取和釋放作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