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氮二甲基甲醯胺

DMF(氮氮二甲基甲醯胺)
基本信息
英文名N,N-Dimethylformamide
別名Dimethyl formamide; Formyldimethylamine; DMF; DMFA
產品名稱N,N-二甲基甲醯胺
分子結構
分子式C3H7NO
分子量73.09
CAS 登錄號68-12-2
EINECS 登錄號200-679-5
物理化學性質
密度0.945
熔點-61 ºC
沸點153 ºC
折射率1.429-1.432
閃點58 ºC
比鏇光度0.94 º
水溶性soluble
安全數據
危險品標誌 T 說明
危險類別碼R20/21;R36;R61 說明
安全說明S45;S53 說明
危險品運輸編號UN 2265
主要用途:
(DMF)作為重要的化工原料以及性能優良的溶劑,二甲基甲醯胺既是一種用途極廣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種用途很廣的優良的溶劑。二甲基甲醯胺對多種高聚物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腈、聚醯胺等均為良好的溶劑,可用於聚丙烯腈纖維等合成纖維的濕紡絲、聚氨酯的合成;用於塑膠制膜;也可作去除油漆的脫漆劑;它還能溶解某些低溶解度的顏料,使顏料帶有染料的特點。二甲基甲醯胺用於芳烴抽提以及用於從碳四餾分中分離回收丁二烯和從碳五餾分中分離回收異戊二烯,還可用作從石蠟中分離非烴成分的有效試劑。它對間苯二甲酸和對苯二甲酸的溶解性有良好的選擇性:間苯二甲酸在二甲基甲醯胺中的溶解度大於對苯二甲酸,在二甲酸甲醯胺中進行溶劑萃取或部分結晶,可將兩者分離。在石油化學工業中,二甲基甲醯胺可作為氣體吸收劑,用來分離和精製氣體。在有機反應中,二甲基甲醯胺不但廣泛用作反應的溶劑,也是有機合成的重要中間體。農藥工業中可用來生產殺蟲脒;醫藥工業中可用於合成碘胺嘧啶、強力黴素、可的松、維生素B6、碘苷、驅蟯淨、噻嘧啶、N-甲醯溶肉瘤素抗瘤氨酸、甲氧芳芥、卞氮芥、環己亞硝脲、呋氟脲嘧啶、止血環酸、倍分美松、甲地孕酮、膽維他、撲爾敏等等。二甲基甲醯胺在加氫、脫氫、脫水和脫鹵化氫的反應中具有催化作用,使反應溫度降低,產品純度提高。
雖是“萬能溶劑”,但也有其局限性喔。沸點高,154℃,作為很多高分子材料的溶劑是比較合適的,在有機合成中要慎重選擇,經常會碰到溶劑脫不淨。再有啊,它可以與水混溶,簡單的回收溶劑方法是很難脫水的,不惜成本的時候呢,就用水洗掉了,在小試的時候就要考慮大生產的可行性。你要核算一下成本和廢水治理方案。
對身體的危害:
毒物經各種途徑吸收後,主要經肝內微粒體混合功能氧化酶進行脫甲基化作用,脫去一個甲基,代謝產物為一甲基甲醯胺和甲醯胺,代謝迅速,甲醯胺在血中滯留稍長,進而代謝為甲酸和氨排出,部分二甲基甲醯胺以原形物從尿和呼氣排出。人每天吸入DMF濃度為63mg/m^3·4h,共5天,停止接觸4小時,血中DMF已不能檢出,吸入濃度為30mg/m^3,24小時代謝物的排出量占總量的61~86%;吸入濃度為60mg/m^3,24小時尿中的一甲基甲醯胺排出量不超過30mg,48小時內已不能檢出;濃度為27mg/m^3,吸入5天,24小時尿中一甲基甲醯胺量為25mg左右,從而提出24小時尿中一甲基甲醯胺超過60mg,提示接觸DMF濃度已超過60mg/m^3,故認為尿中一甲基甲醯胺可作為接觸DMF的一個監測指標。
對眼、皮膚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侵入機體後,主要由肝內代謝,排泄較快,主要靶器官為肝臟,腎臟也有一定損害,屬中等毒性。
臨床表現
呼吸道吸入後一般經6~12小時左右後發生急性中毒;皮膚侵入,潛伏期可較長,也有在皮膚灼傷基本癒合後再出現中毒的報導。亞急性中毒病例,自接觸至發病為2~4周時間。
臨床特點:
刺激症狀:DMF蒸氣可引起眼、上呼吸道輕、中度刺激症狀。
皮膚:污染皮膚可致輕、重不等的灼傷,皮膚起皺,膚色發白,伴有灼痛感,嚴重者可使皮膚脹腫,劇烈灼痛。
眼:污染眼引起灼痛、流淚、結膜充血;嚴重者可引起角膜壞死。
胃腸道症狀:患者常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部不適及便秘等,少數病例有中上腹痛。
肝臟:急性中毒時肝臟損害常較為突出,患者有明顯乏力,右上腹脹痛,不適,出現黃疸,肝臟逐漸腫大,有壓痛,常規肝功能檢查示異常,其中血清轉氨酶升高較明顯。病變一般不嚴重,經治療可逐步減輕,數周內病情可完全恢復。
嚴重急性中毒:表現為重症中毒性肝病,職業性中毒為少見,接觸高濃度,尤其是皮膚污染嚴重,未及時徹底洗清者,應警惕發生嚴重中毒。
生活性中毒:曾有原患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以DMF灌腸,作為治療藥物而引起肝病,病情呈進行性加劇,類似亞急性肝壞死型肝炎,2周內出現肝昏迷,預後兇險。
特殊危險者:原患有各種原因的肝臟疾病者,對DMF較為敏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