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病

氣象病

氣象病是由天氣或氣候原因造成的疾病的統稱。這類疾病的發作或症狀加重受天氣突變的影響。天氣突變主要表現在氣溫,溫度、氣壓、風力等氣象要素的劇烈變化上。醫生建議,人們應順應氣候變化,適時增添衣物,防寒防凍。同時,還應注意飲食、放鬆心態、適當鍛鍊,預防氣象病。

簡介

氣象病,是指與氣象變化有關的疾病。這類疾病是由於溫度、濕度、氣壓反常,紫外線過多與不足等,引起人體的生理機能和心理失調或身體直接受損所造成的,如中暑、凍瘡、哮喘、高山病、雪盲、閉汗、皮膚癌等均屬氣象病。還有關節炎、肺結核、猩狂病、百日咳、白喉、寒熱等都與氣象條件變化關係極大。有些病還與季節有關,如慢性氣管炎、肺炎、心肌梗塞、腦炎、克山病,所以這些病又稱季節病。

醫生提醒,季節交替階段,市民順應天氣變化,避開不利因素和認識誤區,及時增添衣物,增強體質,預防“氣象病”。

現狀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世界各地的氣象病人日漸增多,其中,俄羅斯增加17%,美國增加19%,波蘭增加21%,德國增加20%等等。氣象病已悄然成為一種獨特的現代社會文明病。

症狀表現

氣象病氣象病

天氣變化可引起人體一系列的生理反應,影響身體健康。患上氣象病,人體會表現出諸多不適症狀,如:疲倦、健忘、情緒低落、工作效率降低、失眠、偏頭痛、食慾減退、腸胃功能紊亂、心跳加快、骨痛等。

據統計,女性比男性對天氣變化更敏感,年齡越大心情越容易受天氣左右。只要天氣發生微小的變化,就感覺心慌氣短、呼吸困難、關節疼痛。有些人在天氣變化前數小時,甚至數天,就已預感到這種變化。他們突然虛弱無力,容易出現激動、失眠、頭痛、心悸、氣短等症狀。

病因分析

人體的每個細胞、每種器官的周圍都有微弱的磁場。天氣變化之前數小時或數天,地磁場的方向和磁力大小會發生不規則的變化。這種變化會引起氣象病患者的生理反應,而其他人則“無動於衷”。

在中國與其它位於中緯度地帶的國家和地區一樣,天氣突變大多是“鋒面”這個天氣系統帶來的。“鋒面”是指冷暖氣團之間的交界面,在它附近,氣象要素和天氣現象的變化非常劇烈,特別是冬季,隨著寒潮的不時南侵,鋒面活動更為頻繁,一些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也出現了高峰值。

例如,通過醫療氣象學的研究,已發現有77%的心肌梗塞患者,54%的冠心病患者對天氣變化的感受性很高。在高壓形勢控制下,急性心肌梗塞發病率最高,特別是在冬季強大的高氣壓前緣常常伴有冷鋒,帶來寒潮天氣。由於寒冷的刺激,使人體血管收縮,周圍阻力增加,動脈平均壓升高。引起心肌缺氧嚴重,所以心肌梗塞發病特別多。此外,還有關節炎、風濕痛、感冒、支氣管炎等,其發病率都與天氣的變化有密切的關係。

防治措施

氣象病氣象病

一般說來,人的機體可以經受北極零下50%的嚴寒,也可以經受赤道線上50度的高溫,長年累月的鍛鍊可以大大增強這種抵禦力。經常鍛鍊,是抵禦氣溫驟然變化的最好方法。

對氣候變化過敏者或有氣象病史者,則應避免重體力勞動。身體如果感到不適,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相應的纈草根浸出液、益母草製劑、降壓藥、維生素C、維生素PP、維生素B等。人們在溫差變化較大時,可以多吃一些水果、魚類食品和乳製品發,減少氣候變化對身體的不良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