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謠中的城市

民謠中的城市

《民謠中的城市》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編著的實體書。作者為北京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員,民間環境保護組織“自然之友”副會長,中央電視台談話節目《實話實說》總策劃。九十年代初,以著作《城市季風》而廣為人知。他抱有廣泛的社會關懷,從舊城市保護到民俗文化,從城市功能到環境保護,從基礎教育到國家資源,共分六個板塊(古都風情、城市筆記、文化歡潮、綠色視野、教育時空、人生隨想)完整體現了作者的文化主張。此書為作者97年版本的修訂版,三分之二以上的內容是新的。故此次作為新書出版。

基本信息

作 者:楊東平 著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1-1

版 次:1頁 數:286字 數:220000

印刷時間:2007-1-1開 本:紙 張:膠版紙

印 次:I S B N:9787208065666包 裝:平裝

編輯推薦

關於上海和北京,關於中國的雙城記。城市是不會過時的話題,我們是城市的孩子,我們在城市中長大,生活在每天的都市傳奇中,服用著權力和地租的激素。城市如巨無霸般地瘋長,熟悉的建築和街區正變得面目全非。

作者簡介

楊東平,1949年9月生,北京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員,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民間環境組織“自然之友”副會長,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總策劃。

主要研究領域為高等教育理論、教育現代化理論、現代教育史、教育公平理論等。

承擔本碩士學位點《高等教育原理》、《教育社會學》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20世紀90年代以來,出版數種理論著作和書籍,發表論文30餘篇,在我國教育理論界和知識界有一定影響。

目錄

一、古都風景

注視“東方廣場”

北京大爺:最後的守護者?

醜陋的木樨地

北京的白領

文化的北京?

北京的茶館

文化之都的魅力

最後的城牆

誰是北京人

要首都,還是首鋼?

菜市口的悲劇

要北京,不要曼哈頓

美術館后街22號院:在推土機下存生

北京要建多少高爾失球場?

假花美嗎?

“八大胡同”與旅遊文化開發

《城記》與無城的北京

北京應當有更多的“平民樂園”

重新審視央視新樓方案

北京洋建築:正在塌陷的理念

北京真的能“去經濟化”嗎?

把人文留給奧運

鼓樓大街改造與“新市民文化”

北京城市功能需要進行戰略轉移

北京的“城市名片”

北京計程車改革:漲價還是減份?

二、城市筆記

民謠中的城市

北京人、上海人、廣東人

阿炳、李鴻章、周作人

上海人:“倒江湖”還是“搗糨糊”?

城市與牆

走出大院

兩地“忌語”

在上海過年

探索上海的文化之根

遐想“新住宅”

WTO、奧運的狗文化

我國的摩天大樓熱應當降溫

香港西九龍文化項目之爭

“宜居城市”與“宜看城市”

三、文化觀潮

回到原點:重建基礎文明

大國心態和弱者心理

漫說“標語文化”

二十一世紀已經來臨

小的是美好

三峽廣告:必要的界限

《三國》的文化

從黑駿馬到黑山羊

打假、打拐、打呆

王小波之死

無夢時代

《實話實說》:營造家的感覺

建築是一種文化

首先是公開

工業文明在中國

“人文奧運”面臨的新挑戰

傳統與記憶

誰的新農村建設

在延安座談藝術教育

新知青文化

四、綠色視野

綠色文明在中國

老虎的虎年

中醫藥與環境保護

“見血娛樂”何時休

植樹黑龍潭

質疑美國模式

生存,還是發展

海狗之憂

最有效的監督

長江深處的痛與美

遙看新世紀的綠色

“屢禁不止、愈演愈烈”的背後

中國人的汽車夢

調水還是節水

《汽車消費政策》應如何制定

也談人的生存發展權

要桂林山水,還是“世界公園”

誰阻礙我們為公共事業投資?

共同走過十年

北京與生態危機賽跑

再談北京的水危機

“圓明園工程”評價不能忽視價值理性

全民植樹綠化呼喚新方法新機制

重新審視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的指導方針

跋·網路時代的雪泥鴻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