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家族企業治理

21世紀的家族企業經營與管理職業化是家族企業成長的必然選擇,家族成員人員有限、能力有限用外人、賢人、能人是每一個成長性家族企業不能迴避的問題。每一個家族企業都要考慮如何從家族式管理向職業化管理過渡,但家族企業職業化道路並不平坦

家族企業治理背景

中國家族企業治理策略中國家族企業治理策略
[1] 家族企業是民營企業中最重要的力量,也是民營企業的初級形態,但由於受市場經濟發展環境的限制,其對國家的經濟貢獻雖然也在日益發展壯大,證明家族企業有其優勢和合理性及治理弊端。因在其發展的不同層級階段,均表現出濃厚的中國家族特色。
家族化是用人類最原始的、以血緣為基本取向的組織關係,來對以規則和效率為基本取向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的一種反動和排斥。因家族成員人員有限、能力有限,用外人、賢人、能人是每一個成長性家族企業不能迴避的問題。每一個家族企業都要考慮如何從家族式管理向職業化管理過渡,職業化管理是家族企業成長的必然選擇!

民營家族企業概述

家族企業是民營企業中最重要的力量,也是民營企業的初級形態,但由於受市場經濟發展環境的限制,其對國家的經濟貢獻雖然也在日益發展壯大,證明家族企業有其優勢和合理性及治理弊端。因在其發展的不同層級階段,均表現出濃厚的中國家族特色,故,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專家曾水良認為,中國家族企業的治理問題都不是基於西方市場經濟實踐所產生的、正統的公司治理學說所著力討論的內容,但卻是對中國家族企業進一步發展形成制約的、實實在在的問題。
權威資料顯示:70%的家族企業在第一代創業者手中就會破產;30%的家族企業能夠生存到第二代;只有10%的家族企業能夠生存到第三代;家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24年。這就是說,當老闆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他的企業也即將破產倒閉。而中國家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3年。
中國家族企業的發展規律可用一句話來形容:“壽命短、長不大”!
家族企業想要做到做精、做強、做大、做久,就必須徹底擺脫家族化。家族化是成功與失敗之間的一條鴻溝,勇敢地跨過去,企業就走向輝煌。如果站在鴻溝邊躊躇不前,最後的結果就是被淘汰出局。

民營家族企業的創業模式以及特色

中國民營家族企業是一種以家族血緣關係為紐帶的企業經濟組織形式。這種家族式企業完全取決於企業領導的個人能力,其利弊兼有:有利的是創業初期,有利於動員和利用既有的人力資源,便於速決策和理順利益關係,便於降低企業內部交易成本,降低內部溝通成本,降低監督、代理費用,有利於有效而又快速地完成原始積累的過程;不利的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和階段後,民營企業普遍存在的單一、高度集中的產權形式,必然會帶來管理的家族化、決策的隨意性、員工缺乏責任感等發展瓶頸。
一、家族企業創業的模式
1、家族模式;
2、準家族模式;
3、親(友)緣模式;
二、家族企業六大特色
1、企業所有權主要由家族成員控制;
2、企業主要經營管理權掌握在家族成員手中;
3、以實現家族利益為基本目標;
4、家長式管理決策;
5、經營文化的同質性和複製性;
6、對關係網依賴很強。

民營家族企業優勢

民營家族企業對中國GDP的貢獻率50%以上,勞動就業率80%以上,為社會安定、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民營企業中95%均為家族企業。自1980年以來,中國家族企業產值以每年71%的速度增長,民營企業的就業人數每年以41%的速度增長。中小家族企業對中國GDP的貢獻率50%以上,勞動就業率80%以上,為社會安定、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1.凝聚力強;
2.反應迅速;
3.管理成本低,監督成本不高;
4.準入的行業門檻與行規低;
5.責任風險相對較低

民營家族企業弊端

家族制在民營企業起步初期發揮過重大作用,沒有家族制,就沒有中國民營企業的今天。但是,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家族化已成為阻礙企業發展的最大因素。
其一,家族化結構本身就存在著一種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根本對立的傾向,家族化結構拒絕規範化、程式化、制度化管理方式;
其二,企業家族化建立在血緣關係的基礎之上,與現代企業管理所要求的專業化、知識化、能力化存在的根本衝突。從而,“去家族化”是企業走出困境的必然選擇。
1.治理結構虛化,人治陋習;
2.家企不分;產權不清;
3.家長式粗曠管理;
4.內外有別的灰色組織倫理;
5.“斷層”弊病;
6.企業市場化治理失衡;
7.缺乏企業社會責任。

民營家族企業治理存在的問題

世界上沒有一個家族企業能夠存活50年以上。家族企業結構本身就已經嵌入了企業未來死亡的癌細胞,癌細胞總有一天會發作,會導致企業破產。家族化結構本身就已經決定了家族企業對現代管理模式存在一種內在否定。
一、家族制企業內在的六大弊病:[4]
1、“人治化”管理;
2、管理“集權、獨裁”;
3、管理“斷層”人才“斷檔”
4、管理“情代法”;
5、家企不分,產權不清;
6、產權“分裂式”分家。
“家族管理人治化”陋習,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任人唯親,這在家族企業的創業階段是可以理解了,甚至可以說是正確的,因為我國的信用體系不夠完善。但發展到一定階段就顯示了其弊端了。首先是親人在管理上通常很容易陷入“人治”陋習,以中國家族企業目前員工素質來看,嚴格的制度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階段。
二、家族企業治理的九大弊端
1、家天下、王企業
2、治理結構虛化
3、家長式粗獷管理
4、灰色的組織倫理
5、家醜不可外揚
6、市場化治理失衡
7、家族矛盾演化
8、小農意識
9、企業傳承、接班難
民營家企治理首要問題是去家族化家族化:是用人類最原始的、以血緣為基本取向的組織關係,來對以規則和效率為基本取向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的一種反動和排斥。因家族成員人員有限、能力有限,用外人、賢人、能人是每一個成長性家族企業不能迴避的問題。每一個家族企業都要考慮如何從家族式管理向職業化管理過渡,職業化管理是家族企業成長的必然選擇!
三、民營家族企業職業化管理五大敗因
1、中國的信用體系
2、法律體系不健全
3、經理人的人才市場不成熟
4、職業經理人的問題
5、家族成員的問題

基業長青模式的治理策略

一、重塑企業家精神
1、新的經營文化哲學;
2、企業家的修為與境界;
3、釐清企業家的價值觀念、信仰;
4、釐清企業的使命。
二、梳理企業“任”脈--三大“關係網”
1、家族網
2、親緣網
3、地域網
三、化解企業“督”脈—四大矛盾
1、家族成員之間的矛盾
2、家族成員與非家族成員之間的矛盾
3、家族企業家與經理人之間的矛盾
4、創業元老與新生力量的矛盾
四、建立基業長青的模式
---明確基業長青模式的路線
1、守業
2、創新
3、傳承
4、創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明晰基業長青模式的方針
1、提煉家業永續的經營核心思想:家族綱常、願景、使命、價值觀;
2、形成優良的家業永續文化:灌輸永續的經營思想,統合家族成員的思想;
3、融合“家文化”與“企業文化”:將家業永續文化融合於企業文化鑄造;
4、構建基業長青的模式:打造接班的工程,傳承文化;
5、構建企業價值觀思想、文化體系
---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公司化治理模式
1、明晰產權並逐步實現產權多元化
2、所有權、經營權和管理權分離
3、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
4、積極推進專業化、制度化管理
5、家業、企業多元化傳承
6企業公眾化、社會化
8、建設共和的企業政工文化
家族制在民營企業起步初期發揮過重大作用,沒有家族制,就沒有中國民營企業的今天。但是,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家族化已成為阻礙企業發展的最大因素。
其一,家族化結構本身就存在著一種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根本對立的傾向,家族化結構拒絕規範化、程式化、制度化管理方式;其二,企業家族化建立在血緣關係的基礎之上,與現代企業管理所要求的專業化、知識化、能力化存在的根本衝突。
五、去家族化管理的九大策略[5]
1.外送讀書法
2.監事會治理法
3.直接退出法
4.創業法
5.長期外送策略法
6.杯酒釋兵權法
7.源頭卡住法
8.邊緣化驅離法
9.“調虎離山”法
民營家族企業想要做強、做大、做久,就必須徹底擺脫家族化管理實施公司化治理模式,且家業傳承須多元化。九同企管民營家族企業專家曾水良認為,家族化管理是成功與失敗之間的一條鴻溝如果站在鴻溝邊躊躇不前,最後的結果就是被淘汰出局。從而,“去家族化”掃清家族企業傳承障礙是企業走出困境的必然選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