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性寫作

“民族性寫作”是文化術語,是大型文學刊物《雷公山詩刊》發起作為話題探討並實踐的一種文學創作方向,即是目的是在全球化語境下對中國詩歌同質化現狀的反思,也是對中國各民族作家的創作的反思。

民族性實際上也是分層級的,在中華民族內部有五十六個民族,基本上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學形態,因此,在中國文學內部實際上也包含著屬於各民族的非常豐富的文學形態。我覺得,“中國化”這個說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既是指中國的,也是指中國內部屬於各民族的,並沒有一個完全統一的格式化的“中國化”。在“中國化”這個概念里,包含著非常豐富的民族性內涵,我們強調的是在“世界文學”體系里中國文學的有效性,是一個總體性概念,但在中國文學內部,這一概念是指各個民族的文學形態的總和,是包含著極為豐富的民族個性的。在全球化語境下,中國各民族的文學寫作可能會有某種趨同化的趨勢,但這種趨同化是有限度的,不會取消“各個民族的民族性寫作”,對此,我還是持樂觀態度的。不過,我也認為,對各少數民族文學的扶持是非常重要的,要充分激發少數民族作家的創造活力,尊重他們的創作個性,乃至鼓勵他們創造出符合各自民族特性的作品。我相信一點,在全球化語境下,“中國化”和“民族性寫作”也是完全不矛盾的,中國文學不可能只是一種大一統的民族性形態,而是包含著無限豐富的內部形態。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種表現,有容乃大,中國文學內部既不會缺乏核心價值,也不會缺乏豐富的表現形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