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總書目

民國時期總書目

《民國時期總書目》(以下簡稱《總目》),由北京圖書館於1978年著手編輯,1992年全部定稿,經歷了十五個春秋。書目文獻出版社於1986年開始陸續出版,1995年全部付梓。這一大型文化工程的告竣,不僅是北京圖書館的一項業績,也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文化界、學術界的重要建樹之一。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歷來比較重視由政府官員撰修書目。漢代劉向編有《別錄》二十卷,其子劉歆編有《七略》七卷。西晉荀勖編有《晉中經簿》十四卷,唐代毋煚編有《古今書錄》四十卷,宋代王堯臣編有《崇文總目》六十卷,清代紀昀等人編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二百卷。這些都帶有總書目性質,它們往往成為正史的藝文志、經籍志的前身,或為後者所師承。

相關

《總目》繼承了這一傳統,它上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和《清史稿•藝文志》,下接1949年以後的全國總書目,連線古今,為中國目錄學史補上了空缺的一頁,成為中國連續性書目中重要的一環,具有明顯的歷史意義。

民國時期作為一個歷史階段,已有必要對它進行全方位的研究。由於這一歷史時期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總目》及其所著錄的圖書也就成了重要的書目文獻。

民國時期出版的圖書,台灣圖書館雖也有收藏,但數量有限。北京圖書館編輯這部《總目》,將使海峽兩岸共享這一圖書資源成為可能。美國的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聯網計算機圖書館中心)已與北京圖書館合作,共同建立機讀目錄資料庫。它不僅能有效地為大陸學術界服務,也將為台港澳同胞、海外華僑、世界各國學者和有關用戶提供方便。

由此看來,《總目》的出版不僅具有歷史意義、現實意義,還將具有世界意義。它是改革開放的產物。

《總目》共收1911年—1949年各類中文圖書十二萬四千餘種。編輯之初,本擬收錄這一時期出版的全部圖書,但實際上仍有缺漏。

《總目》根據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重慶圖書館的藏書收錄。上海、北京、重慶是民國時期的三大出版中心。上海是一座工商業城市,它的地理位置有利於對外貿易和國際文化交流,又是左翼作家聯盟所在地,出版界人士活躍的地方。全國有名的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開明書店等都集中在上海。北京是五四運動的發源地,有全國知名的高等學府,作家學者雲集。重慶是抗日戰爭時期的陪都。北京、上海淪陷後,有一部分出版社轉移到那裡。這三地的圖書館有近水樓台之便,藏書比較集中而豐富,具有全國的代表性,成了《總目》收書的主要基礎。此外,《中國小教材》分冊,收錄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圖書館、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部分藏書。至於全國其他重要圖書館,由於人力物力限制,尚未查對。

《總目》對每種書的著錄,都比較詳細,多數有內容提要。因此,必須由編者親見該書才能做到。凡未見到的書,就不能收錄。這三家圖書館藏書中,有些有目無書者,亦只能闕如。線裝書、少數民族文字圖書,在著錄項目上有些特殊要求,與普通圖書難以合攏,亦暫未收錄。

少年兒童讀物,三家圖書館漏藏或不入藏者較多。台灣、香港及邊遠省份出版的圖書收藏也不全。這些因素也影響了收錄的完整性。

為了掌握這一時期出版的圖書總量,《總目》編輯室曾作過兩次調查。

1,以《總目》最早編成的《語言文字》、《外國文學》兩個分冊,與平心主編《生活全國總書目》(以下簡稱《全目》)作了查對。《全目》出版於1935年,收錄全國新書店、學術機關、文化團體、圖書館、政府機構,以及私人所藏1911年以後出版的圖書。從時間上看,《全目》只限於民國前期的一個階段;從範圍上看,《全目》雖也有選擇,但重要的書籍收錄較全。以相應的部分查對,仍可作出估計。據主持者王潤華先生判斷,《總目》的收書率,約為90%左右。

2,在編輯過程中,曾派人到南京、廣州,以及東北地區作過一些查對,了解《總目》的遺漏情況。這幾個地區對於民國歷史來說,也是較為重要的,而查對結果,所獲甚微。

這兩次調查,僅限於部分地區和部分圖書,自然不能算是精確的統計,但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雖然尚有

一些圖書《總目》未及收錄,但估計重要的遺漏已經很少。

十二萬四千餘種圖書,這個數量不能說不多,它在中國出版史上是空前的。在戰火連綿的民國時期,出版界能有這樣的業績,是很不容易的,這不能單從商業經營的觀點作出解釋,而應該認為是一個歷史的產物。《總目》以三家圖書館藏書為基礎,對每種書以親見為原則所作的詳細著錄,可以說是第一手資料。不僅具有全國的代表性,而且有一定權威性,是對民國時期作全面研究的重要學術工具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