氂牛(Bosgrunniens)(圖)

氂牛,偶蹄目,包括9科82屬,近200種動物。它們幾乎遍布全世界。

種類劃分:偶蹄目(Artiodactyla)
牛科(Bovidae)

 保護級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偶蹄目

包括9科82屬,近200種動物。它們幾乎遍布全世界,澳大利亞、紐西蘭、北極和南極除外。本目中有許多體型優美的動物,也有相當醜陋的,還有一些對人類很有用的動物。

偶蹄目的動物特徵是趾為雙數,第一趾已完退化,第二趾與第五趾不發達或缺如,第三、四趾發達,支撐全身重量。胃有二至四室。

偶蹄目和奇蹄目雖然都是有蹄動物,但它們是從不同體系進化到現在而有區別。無論從種類、數量或分布範圍來看,偶蹄類均比奇蹄類成功的多。它們具複雜的消化系統,絕大多數偶蹄動物(真反芻動物有170多種)胃有四室,即有特殊的反芻系統。這使它們能迅速吞咽食物,進入瘤胃、網胃,等它們避開猛獸能安全休息時,再使食物逆轉至口中重新咀嚼並第二次咽下去,慢慢地消化。

本目動物的體形大小也相差很多,最小有鼷鹿肩高僅20厘米,體長46厘米,體重2.5公斤。而最高的長頸鹿肩高達3.5米,軀體笨重的河馬體重可達4.5噸。

牛科

包括各種羚羊、彎角羚、長角羚、藪羚、水羚、牛羚、瞪羚、野牛、水牛、羊等,共有49屬120多種動物。本科動物分布廣泛,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格陵蘭均有,但主要產在東半球,還被引進澳大利亞、紐西蘭和紐幾內亞。

本科動物胃有四室,反芻。它們角的開頭和大小各有不同,大多數動物雌雄均有角,在本科的49屬中只有9屬是僅雄性有角。它們沒有上門齒和上犬齒。它們的體型差異很大,羚羊多大軀體細長優美,牛則粗壯笨重。水牛屬(Bubalus)和野牛屬(bison)動物肩高達1.9米,而王羚肩高只有25.5-30.5厘米。四角羚(Tetracerus
quadricornis)是本科中的獨特動物,因它長四個角。

氂牛(野氂牛)

我國特產的動物,分布於西藏、青海、四川、新疆、甘肅。

野氂牛是當今世界上分布在最高地帶的大型有蹄類動物。它們棲息在高山和非常寒涼的地方。冬季多生活在2000-3000米高的地方,夏季則上到5、6千米處。

它們肩高可達2米,體重500多公斤。氂牛生有一身粗糙濃密的毛,非常耐寒。

喜歡到處漫遊,覓食各種雜草,夏季喝水,冬季吃冰雪。雄牛及幼牛結成群十餘只至上百隻,成年雄牛獨棲或3、5隻在一起。年輕雄牛組成“單身漢”群。它們雖然軀體粗壯,看上去很笨重,但很善於攀爬登山。

清晨和停晚吃食,白天常在荒山峭壁上休息、睡覺。在遇到危險時,全群集中到一起,青年牛挺身向前,將幼牛置於中間。

它們在秋季交配,孕期約9個月。

西藏人早以馴養氂牛作家畜用,家氂牛比野氂牛體型小。氂牛體格健壯,適應高山氣候,又是能負重致遠,一向是西藏高原的重要運輸工具,素有“高原之車”的稱號。氂牛又可做馱獸,其肉和奶可食,糞便曬乾後亦做燃料。

野氂牛嗅覺敏銳,又棲息在荒僻的高山上,很難捕獲。世界上只有很少的動物園展覽有野氂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