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鼻袋熊(Lasiorhinuslatifrons)

有袋目(Marsupialia)袋熊科(Phascolomydae)

有袋目

本目包括9科約80屬250種動物。在大多數有袋運行中,雌獸腹部都有一個皮裼或是皮口袋遮住它的乳頭,即有育兒袋,有袋動物因此而得名。

孕期很短,幼獸出生時發育不完全,只是一個無毛的小胚胎。最大的有袋動物,如大袋鼠,孕期33天;而最小的有袋動物僅12天。幼獸生後全靠自身力量沿著母獸腹部爬到袋囊中尋找奶頭,母獸並不幫助它們,它們叼住奶頭後就不再松嘴,直至數月它們發育完全後才鬆開。

雌性有袋動物具有雙子宮和雙陰道。因而產仔後數天即可交配。母獸袋囊中如有幼獸,它體內有受精卵就會暫不發育。

有袋動物的牙齒比大多數哺乳動物都多。一般40-50顆,也有例外,如袋熊則只有24顆牙齒。它們一生只長一套牙齒。

有袋類動物有的棲居在岩石間和地面上,有的是樹棲,有的會滑翔,也有的掘地洞。它們的食性多種多樣,有食肉的,有食蟲的,也有食草的。

袋熊科 

本科包括兩屬4種動物。軀體粗壯,象海狸及其它齧齒動物那樣生有兩對鑿子似的門齒,尾巴短而粗,毛皮粗糙。雌性袋熊的袋囊口朝後開,每產一仔,5、6月出生,幼仔在袋中一直待到12月份。

毛鼻袋熊

分布區有些地方與袋熊(袋熊產在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重迭,但毛鼻袋熊體型比袋熊(袋熊體長70-120厘米,體重15-35公斤)小。它的毛也比袋熊柔軟、光亮、細膩。

挖掘深而長的洞(有時達30米長)居住,洞末端鋪上草傷腦筋窩。白天在洞中休息,夜間出來吃草及其它植被。在山區或岩石地區的毛鼻袋熊挖的洞較淺,有時它們也在岩縫間作窩。

生性膽小、謹慎,但在走投無路時也會擺出威嚇的架勢,踢敵害並發出嘶嘶的威嚇聲。當地麵食物短缺時,它們也會象海狸那樣咬倒樹木吃樹葉;還能象大熊貓那樣用前爪握住樹桿、吃桿上的葉子。

它獨居生活,只有在繁殖季節雌雄才到一起,但交配後不久,雌獸就把雄獸趕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