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葉變種

毛葉變種

產西藏南部和東南部、四川和雲南西北部。生於海拔2000-3500米的疏林中。

基本信息

特徵描述

毛葉變種毛葉變種

直立灌木,極芳香。莖高0.5-1米,多分枝,莖、枝均四稜形,被長柔毛或在稜角上毛被脫落而近於無毛,乾時紅褐色,髓部白色,充滿。葉卵圓狀長圓形或長圓形,長5-12厘米,寬1.5-6厘米,向上漸變小,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至長漸狹,邊緣疏生具胼胝尖的圓齒,堅紙質,微粗糙,兩面密被柔毛狀絨毛及金黃色腺點,脈上毛茸密集,側脈5-7對,與中脈在兩面多少顯著,葉柄長1-3.5厘米,扁平,密被柔毛狀絨毛;花序下部苞葉長圓形,細小,長2-2.5厘米,近於無柄。總狀花序長10-15厘米,頂生及腋生,直伸,具長1.5-2.5厘米的總梗,在莖、枝頂端常呈三叉狀,中央者最長,兩側較短,均由具6花的輪傘花序所組成,花序各部被柔毛;苞片卵圓狀菱形至披針形,長3-4毫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寬楔形,無柄,密被柔毛狀絨毛及腺點;花梗明顯,長約1.5厘米,被柔毛。花萼鐘形,多少下傾,花時最長達4毫米,外面被柔毛及腺點,內面在喉部被柔毛,餘部無毛,萼筒長約2毫米,萼齒5,呈二唇形,上唇3齒,中齒卵圓形,長約2毫米,寬1.5毫米,先端銳尖,邊緣下延,多少反卷,側齒微小,稍寬於下唇2齒,具刺尖,下唇2齒,齒極小,呈高度靠合的具二刺芒的唇片,果時花萼明顯增大,顯著下傾,連齒長達5毫米,10脈,果時顯著,後中齒明顯反卷。花冠白黃至白色,長約4.5毫米,稍超出花萼,外面在唇片上被微柔毛及腺點,內面無毛,冠筒向上漸寬大,冠檐二唇形,上唇寬大,4裂,裂片近相等,下唇稍長於上唇,長圓形,長約1.5毫米,全緣,扁平。雄蕊4,分離,插生於冠筒中部,近等長,花絲絲狀,後對花絲基部具齒狀附屬器,無毛,花葯卵圓形,匯合成1室。花柱超出雄蕊,先端相等2淺裂。花盤呈4齒狀突起,前方1齒稍超過子房,其餘3齒略與子房相等。小堅果近球狀,徑約1毫米,褐色,多縐紋,有具腺的穴陷,基部具一白色果臍。花期10月,果期11月。

主要功能

全草入藥,功用同羅勒,亦可提制芳香油。

姬蕨科——鱗蓋蕨屬植物

鱗蓋蕨屬植物為陸生中型植物。根狀莖橫走,有管狀中柱,被多細胞的淡灰色剛毛,無鱗片。約有70餘種,主要分布於舊大陸熱帶和亞熱帶,南達紐西蘭及馬達加斯加,向北到日本,以亞洲最多,美洲不產。中國現有57種,成為本屬的分布中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