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葉草

【拼音名】Huán 【別名】毛葉草 【功能主治】益氣補血。

【拼音名】Huánɡ Huā Shēn
【別名】毛葉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爵床科植物粘毛假尖蕊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serdoechmanthera glutinosa (Nees) Bremek. [Strobilanthes glutinosa Nees]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粘毛假尖蕊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70-100cm。全株密被腺毛,分泌大量粘液。單葉對生;無柄;葉片長卵形,長4-9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邊緣有疏淺齒。總狀花序著生於莖枝上部,花對生;苞片葉狀;花紫色;萼5裂;花管狀,先端5裂;雄蕊4,二強,花絲基部有薄肼質相連,花筒內面有2行短毛。蒴果有角。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岩石縫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味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益氣補血。主形體虛弱;頭暈目眩;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