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細血管瘤擴張

3、 2、 3、

疾病種類

1、毛細血管先天性畸形:即先天性毛細血管壁薄弱,以致不能收縮。本病多自出生時或生後不久發生於面部、頸部和枕後、頭皮部。可單側,散發,亦可雙側,多發。
2、蜘蛛狀毛細血管擴張:發生在正常兒童,孕婦及有肝病患者。病因不明,可能與雌激素有關。皮損形態似蜘蛛,肉眼可見放射狀毛細血管擴張,似蜘蛛足;發於面部、頸部、手部,亦可發生於軀幹上部。
3、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屬常染色體顯性傳病,以皮膚、黏膜及內臟的毛細血管和微靜脈擴張伴出血為特點。其基本病理改變為先天性毛細血管舒縮缺陷,表現血管壁薄,有的毛自血管、小動脈及小靜脈的壁僅由一層內皮細胞組成,周圍也僅由一層無肌肉、無彈性的結締組織包圍,血管不能收縮,以至毛細血管、小動脈、小靜脈發生血管瘤樣擴大,可出現動靜脈瘺。好發於面部、耳部、軀幹上部、甲床、唇、舌、騰、鼻黏膜。亦可累及內臟器官如消化道、肝、脾臟、肺、腦膜及大腦部位。

疾病病因

1、物理因素刺激:如溫度變化的刺激,使毛細血管的耐受性超過了正常範圍,引起毛細血管擴張破裂。過度的日曬,易引起慢性光線性皮炎,造成皮膚乾燥等。
2、氣候環境因素:長期生活在較為惡劣的生活環境中如高原空氣稀薄,皮膚缺氧,導致紅細胞數量增多及血管代償性擴張,久而久之血管收縮功能產生障礙,引起永久性毛細血管擴張。
3、激素依賴性毛細血管擴張:不恰當治療的後遺症,如面部濫用外用藥物(如膚輕鬆、皮炎平)等。
4、化妝化妝品:化妝品或長時期的“皮膚包月護理”及換膚不當引起後遺症,換膚產品的酸性成分嚴重破壞了皮膚角質層的保護作用和毛細血管的彈性,易使毛細血管擴張或破裂。
5、某些局部或全身疾病的併發症:是指患有某種皮膚病(如酒渣鼻等)的人群,也有一些人原因不明確,得了這種皮膚病後,面部非常容易發紅,而且在發熱、情緒激動、劇烈運動或飲酒時,顏色不但會加深,整個面部還會潮紅(即紅臉),很難消退,非常影響美觀。

臨床表現

1.新生兒斑痣:又稱橙色斑,常見於前額、上眼瞼、眉間、鼻周或頸頜部。橙紅或淡紅色,不突出皮面,輕壓即可退色,隨患兒生長而略增大,但顏色並不加深,大多數在數月後自行消退,毋需治療。
2.葡萄酒色斑:多見於面部,少部分位於軀幹或四肢,呈淡紅至暗紅色,或呈暗紫色,不高出皮面,病變範圍隨患兒生長而擴大,不會自行消退。有些病人並發全身性異常如青光眼等。
3.細小如針眼,多見於面、臂、手、軀幹部。
4.草莓狀毛細血管瘤:少部分患兒出生時即表現為大小不等的圓形或橢圓形由散在紅斑點融合或不完全融合的班塊,不高出或略高出皮面。表面稍粗糙,而大部分僅為極小的小紅點,擴大並互相融合成塊,常高出皮膚3-4毫米,鮮紅色,表面呈許多顆料狀,類似草莓而得名。能自行消退,常在1-4歲間消退。
5.家庭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病變,多見於鼻腔黏膜,其次為面、舌、唇、手指等,擴張的毛細血管主要位於真皮及黏膜下,管壁菲薄,僅有一層內皮與表皮相鄰,病灶直徑一般為1—3MM,不規則,平坦或隆起,紅色或紫紅色,加壓時顏色變白。本症有顯著的出血傾向,隨侵犯部位不同而出現相應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泌尿系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