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粒子

毛粒子

毛粒子(Maons),又譯毛子,為美國物理學家謝爾登·格拉肖在1977年提議的一種粒子命名法。

基本信息

簡介

毛粒子(Maons),又譯 毛子,為美國物理學家謝爾登·格拉肖在1977年提議的一種粒子命名法。謝爾登·格拉肖和史蒂文·溫伯格曾多次訪問中國,受到毛澤東接見,雙方就基本粒子還能不能繼續分割作討論,格拉肖方的立場當時傾向於不能,毛澤東則認為對立統一的哲學下物質是無限可分的,質子、中子、電子和更小的物質也應該是可分的,一分為二,對立統一,直到無限。後來更小物質確實發現,中方科學界稱為層子,美方科學界稱為夸克。毛逝世後不久,在1977年的第七屆夏威夷粒子物理學年會上,格拉肖提議將構成物質的所有這些假設的組成部分命名為“毛粒子”(Maons),以悼念毛澤東並致敬其哲學想法。

謝爾登·格拉肖

謝爾登·李·格拉肖(英語: Sheldon Lee Glashow,1932年12月5日-),生於麻薩諸塞州布魯克萊恩,美國物理學家,197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對立統一

對立統一是一個哲學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西曼德認為所有元素皆為相互對立。現代哲學中的對立統一是一個辯證法上的概念,有時可見於形上學或科學領域。

基本粒子

在粒子物理學中, 基本粒子是組成物質最基本的單位。其內部結構未知,所以也無法確認是否由其它更基本的粒子所組成。隨著物理學的不斷發展,人類對物質構成的認知逐漸深入,因此基本粒子的定義隨時間也有所變化。目前在標準模型理論的架構下,已知的基本粒子可以分為費米子(包含夸克和輕子)以及玻色子(包含規範玻色子和希格斯粒子)。由兩個或更多基本粒子所組成的則稱作複合粒子。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物質由原子所組成。過去原子被認為是基本粒子,原子(atom)這個詞來自希臘語中“不可切分的”。直到約1910年以前,原子的存在與否仍存在爭議,一些物理學家認為物質是由能量所組成,而分子不過是數學上的一種猜想。之後,原子核被發現是由質子和中子所構成。20世紀前、中期的基本粒子是指質子、中子、電子、光子和各種介子,這是當時人類所能探測的最小粒子。隨著實驗和量子場論的進展,發現質子、中子、介子發現是由更基本的夸克和膠子所組成。同時人類也陸續發現了性質和電子類似的一系列輕子,還有性質和光子、膠子類似的一系列規範玻色子。這些是現代的物理學所理解的基本粒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