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梗冬青(變型)

小果冬青(原變型) 落葉喬木,高達20米;小枝粗壯,無毛,具白色、圓形或長圓形常並生的氣孔。葉片膜質或紙質,卵形、卵狀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7-13厘米,寬3-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常不對稱,邊緣近全緣或具芒狀鋸齒,葉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無毛,主脈在葉面微下凹,在背面隆起,側脈5-8對,三級脈在兩面突起,網狀脈明顯;葉柄纖細,長1.5-3.2厘米,無毛,上面平坦,下面具皺紋;托葉小,闊三角形,長約0.2毫米。傘房狀2-3回聚傘花序單生於當年生枝的葉腋內,無毛;總花梗長9-12毫米,具溝,在果時多皺,二級分枝長2-7毫米,花梗長2-3毫米,基部具1三角形小苞片。雄花:5或6基數,花萼盤狀,5或6淺裂,裂片鈍,無毛或疏具緣毛;花冠輻狀,花瓣長圓形,長1.2-1.5毫米,基部合生;雄蕊與花瓣互生,且近等長,花葯卵球狀長圓形,長約0.5毫米;敗育子房近球形,具長約0.5毫米的喙。雌花:6-8基數,花萼6深裂,裂片鈍,具緣毛;花冠輻狀,花瓣長圓形,長約1毫米,基部合生;退化雄蕊長為花瓣的1/2,敗育花葯箭頭狀;子房圓錐狀卵球形,直徑約1毫米,柱頭盤狀,柱頭以下之花柱稍縊縮。果實球形,直徑約3毫米,成熟時紅色,宿存花萼平展,宿存柱頭厚盤狀,凸起,6-8裂;分核6-8,橢圓形,長2毫米,寬約1毫米,末端鈍,背面略粗糙,具縱向單溝,側面平滑,內果皮革質。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本變型與小果冬青(原變型)之主要區別在於花梗、花萼外面和葉背面被柔毛,而原變型無毛。
產於湖北(恩施、宣恩、來鳳、鹹豐、鶴峰、巴東、利川、五峰、神農架、長陽)、湖南(芷江、黔陽、興安、宜章)、廣東(英德、封川)、廣酉(龍勝、融水、平南、都安、上思、龍州、靖西)、四川(天全、普格、瀘定、敘永、峨眉、南川、城口)、貴州(遵義、習水、榕江、獨山、興仁、興義、安龍、冊亨、梵淨山、雷山、黎平)和雲南(鹽津、福貢、貢山、昆明、嵩明、元陽、景谷、思茅、景洪、勐海、勐臘、金平、屏邊、河口、綠春、馬關、西疇、文山、硯山、麻栗坡、富寧);生於海拔650-1900米的山地闊葉林或混交林中。分布於越南北方。模式標本采自雲南景洪(C. W. Wang 78193,A)。
本種之樹皮藥用,有止痛之功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