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冢原始聚居遺址

此冢實名平冢,毛冢乃是村後一漢墓,東距平冢70米,傅為毛大帥之墓,經查項城舊志,並無記載。 從出土遺物和撿選標本看,原仰韶文化者是砂陶鼎、素麵泥質欽口紅陶缽、雙耳灰陶盆、圈足紅陶碗等。 原龍山文化者是方格紋夾砂灰陶罐,泥質磨光黑陶盆、泥質圈足或小平底灰陶碗、圈足高柄鏤孔灰陶豆等。

位於項城市毛冢村東頭,陳張莊西北角。遺址原是一橢圓形岡地,凸出地平面2米。此冢實名平冢,毛冢乃是村後一漢墓,東距平冢70米,傅為毛大帥之墓,經查項城舊志,並無記載。《漢書》、《史記》亦無毛大帥之說,文革中墓被徹底掘開,據調查,系漢代磚砌多室墓,出土大量陶器和貨幣。墓室上方有一洞估計早年嘗多次被盜。今已夷為平地,白灰塊尚隨手可撿。因古墓慘遭破壞,故這位在當時地位非同一般的死者,至今姓氏不詳。毛冢既無,便移名平冢,約定成俗,近年無人知平冢者。考平冢之歷史先於毛冢數千年,先呼毛冢者或即此平冢也未可知。所謂平冢只不過是冢地貌較為平緩而已。故今仍稱作毛冢。
這裡是一處原始聚居遺址,東西198米,南北300米。南部已與一九七六年之前被孫店鄉窯廠吃掉,七八年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才將北部保存下來。殘存部分東西長198米,南北寬146米,在窯廠西部的商代墓葬中曾出土有銅斗、銅爵、銅戈等商代中早期器物。從路溝和掘土段面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層疊壘關係和仰韶、龍山、商周時期的窯宂、灰坑、文內涵十分豐富。從出土遺物和撿選標本看,原仰韶文化者是砂陶鼎、素麵泥質欽口紅陶缽、雙耳灰陶盆、圈足紅陶碗等。原龍山文化者是方格紋夾砂灰陶罐,泥質磨光黑陶盆、泥質圈足或小平底灰陶碗、圈足高柄鏤孔灰陶豆等。原商周文化者是砂質附加堆紋灰陶缸、細繩紋灰陶鬹、陶斗、鬲、旋紋黑陶盆、圈足灰陶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