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神學與對話理論

比較神學與對話理論

比較神學與對話理論 ,作 者: 趙林,楊熙楠,由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出版時間: 2008-4-1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為使國人更多和更深地了解基督教文化,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在2006年編輯出版的六本書的基礎上,2008年又把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匯集成四本書,再次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相信,這些關於基督教的研究成果將會進一步拓展國人的文化視野,幫助他們更加深入地把握世界文化,更加深刻地反思中國文化。本書為該集成之一。

作者簡介

趙林,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西方哲學和文化學,近年來專注於西方宗教哲學和基督教思想史研究。

目錄

賴品超 比較神學與漢語神學

蘇遠泰 門外鮮花芬芳:克盧尼的比較神學初探

思竹 從比較哲學到對語哲學:尋求跨宗教對話的內在平台

區建銘 南樂山的比較神學方法

沃德 神學作為一門比較的學科(李宜靜譯)

周偉馳當代宗教多元論與宗教排他論之辯

王忠欣宗教多元、宗教對話與思想交流

孫尚揚徵聖愛觀中的儒耶融合

賴賢宗論阿部正雄的海德格與禪的比較研究與佛基對話

鄧紹光 大乘神學的再思

李智浩 從《大乘起信論》思考基督神人二性的聯合

金東煥從道家“無為”的視角看路德的稱義論

姚西伊中國內地會與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

王志成 走向第二軸心時代的基督教神學研究

關啟文 淺論“第二軸心時代的基督教神學”

書摘

比較神學與漢語神學

導言

賴品超

“比較神學”一詞,本來也用於比較基督宗教內不同的宗派的神學立場,這是全屬系統神學/教義學的一部分。但在近年,“比較神學”更常出現的,是指對不同宗教間(尤其基督宗教與非基督宗教間)的神學作比較研究。就這種用法而言,在筆者找到的文獻中,最早的正式討論是在19世紀。

對不同宗教的比較,包括從神學的角度對不同的宗教予以比較,是宗教研究的一個重要部分。當代的比較神學討論,就其理論基礎而言,可追溯至施萊爾馬赫(F.D.E.Schleiermacher,也譯士來馬赫)。正因如此,作為比較神學的健將之一的沃德(Keith Ward),就嘗試將比較神學的傳統追溯至施萊爾馬赫。此傳統有特洛爾奇(Ernst Troeltsch)予以繼承,因此,也有學者以特洛爾奇為基礎從事比較神學。然而,當代學者之倡導對基督宗教及非基督宗教作比較神學的研究,與差不多一個世紀前的倡導者,似有頗為不同的前設。

近代之宗教比較學,起初也有是以衡量不同宗教的宣稱與價值為目的,其中一種曾頗為盛行的方法就是以進化論為理論框架,視不同的宗教為宗教演化史中不同階段的產物,故可有原始與進步的高低之分。當時流行的比較神學也有相似的傾向。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