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實驗的魚類

魚類毒性實驗是研究化學物質對魚類毒性影響的實驗。魚類是最常用的毒性實驗生物,特別是魚種階段。一般以急性實驗為主。實驗結果可為化學品登記及漁業水質標準提供依據。

毒性實驗的魚類

正文

在進行有毒污染物對生物的毒性實驗中,一般用對毒物較敏感、生長適度、來源豐富、易於在實驗室條件下飼養管理的魚類作為實驗魚類,並要求魚體健康,行動活潑,食慾旺盛,沒有損傷等。一般以魚種階段較為適宜。
中國常用的毒性實驗魚類有:草魚(Ctenopharуn-godon idellus)、鰱魚 ( Hуpophthalmichthуs molitrix)、鯉魚 (Cуprinus carpio)、金魚 (Carassius auratus)、食蚊魚 (Gambusia affinis)、鮭魚(Salmosalar)、非洲鯽魚(tilapia mossambica)等。國外常用的有:虹鱒魚(Salmo irideus)、金魚、鯉魚、食蚊魚、大麻哈魚(Oncorhуnchus keta)、藍鰓魚(Lepomis macrochirus)、虹鱂(Lebistes reticulatus)、刺魚(Gasterosteus aculeatus)、金鱸(Perca flavescens)、歐鮊(Alburnus alburnus)、翻車魚(mola mola)、美洲紅點鱒(Salvelinus fontinalis)等。金魚、 鯉魚、食蚊魚和鮭魚在世界上的分布廣泛,飼養管理方便,套用最為普遍。但它們的敏感性較差。
魚類是生活在自然水體中的水生生物,對某些毒物反應敏感,用來進行毒性實驗,能夠為判斷水體污染的程度和污染的類型,以及為追溯污染源和制定工業廢水排放標準等提供依據。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