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河——黃河

那時候,人們把黃河稱為“河”,用“川”字來泛指一般的河流。 這大概是黃河所含泥沙特別多,河水發黃,和其他河流不同的緣故。 可見,黃河含沙量大,早在漢代就已經被人們所認識。

黃河水少沙多,多年平均河川徑流量約580億立方米,只占全國總量的2%,水資源貧乏,對於西北、華北缺水地區,黃河水資源尤其寶貴,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中國的第二大河--黃河,發源於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內已開始出現農事活動。大約在4000多年前,流域內形成了一些血緣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黃帝兩大部族最強大。後來,黃帝取得盟主地位,並融合其他部族,形成“華夏族”。後人把黃帝奉為中華民族的祖先,在黃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鄭市有黃帝宮,在陝西省黃陵縣有黃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都把黃河流域認作中華民族的搖籃,稱黃河為“母親河”,為“四瀆之宗”,視黃土地為自己的“根”.北宋以後,全國的經濟重心逐漸向南方轉移,但是在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進程中,黃河流域及黃河下游平原地區仍處於重要地位。黃河流域悠久的歷史,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貴的遺產,留下了無數名勝古蹟,是我們民族的驕傲。
按照全國國土開發和經濟發展規劃,黃河上游沿黃地帶和鄰近地區,將進一步發展有色金屬冶煉和能源建設,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逐步建成開發西部地帶的一個重要基地。黃河上中游能源富集地區,包括山西、陝西、內蒙古、寧夏、河南的廣大區域,將逐步建成以煤、電、鋁、化工等工業為重點的綜合經濟區,成為全國重要的煤炭和電力生產基地。同時要大力開展水土保持,改善生態環境。黃河下游沿黃平原,仍然是全國工農業發展的重要基地。黃河的治理開發促進了黃河經濟帶的發展,沿黃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又對治理黃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黃河治理與開發雖然已經取得很大進展,但今後的治理任務還十分繁重。防治水土流失、消除下游水患、合理利用水資源等都需要進一步解決。客觀情況也在不斷發展,對黃河河情的認識也需要不斷深化。我們堅信,依靠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依靠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經過一代一代人長期地、持續地奮鬥,消除黃河水害,開發黃河水利目標是能夠實現的。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瀉入胸懷間。’唐代詩人李白的這兩句詩,表達了我國人民對於黃河的深厚感情,在漢代以前,還沒有“黃河”這個名字。那時候,人們把黃河稱為“河”,用“川”字來泛指一般的河流。所以,古書只說“河出崑崙”。黃河這一名稱最早見於東漢歷史學家班固寫的《漢書》。但是,直到宋代,人們才普通地稱它為“黃河”,簡稱就叫“黃”。這大概是黃河所含泥沙特別多,河水發黃,和其他河流不同的緣故。可見,黃河含沙量大,早在漢代就已經被人們所認識。
黃河穿行在海拔4千米的青海高原地區的時候。是一條流速緩慢、水流清澈的小溪,流出青海高原.匯合大通河、謹水和挑河以後,水量才大大增加。經過河套平原,到了內蒙古河口鎮以下,黃河進入中游。這一段黃河穿行於晉、陝兩省之間的黃土高原峽谷中,水量劇增,急流滾滾,沿途沖刷著黃土,再加上大小支流帶進來的大量泥沙,使河水變濁,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泥河”。水利工作者在河南陝縣測量時,平均每立方米河水含沙量達37.6千克,洪水期含沙量最大的時候.每立方米竟有650千克。黃河從中上游帶到下游的泥沙總量,平均每年有16 億噸,含沙量之大確實驚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