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羊繁殖障礙

母羊繁殖障礙

母羊繁殖障礙症為廣大農村、養殖場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給養羊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導致母羊繁殖障礙的因素很多,必須採取全面的綜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母羊繁殖障礙。

基本信息

概述

母羊繁殖障礙包括發情、排卵、受精、妊娠、分娩和哺乳等生殖活動的異常,以及在這些生殖活動過程中由於管理失誤所造成的繁殖機能喪失,是使母羊繁殖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母羊繁殖障礙的因素主要有遺傳、疾病、免疫反應、營養條件、飼養管理、生殖內分泌機能等。

影響母羊繁殖障礙的因素

1.遺傳性因素

主要是母羊機體內部原因,多為內部生殖器官及其功能先天性發育不全和畸形所致,使母羊卵巢和生殖道體積較小,機能較弱或無生殖機能。常表現為母畜卵巢機能障礙,發情周期異常,繁殖性能低下,包括卵巢機能減退(卵巢靜止)、持久黃體、卵巢囊腫、排卵延遲等。

2.免疫性因素

母羊繁殖障礙 母羊繁殖障礙

主要表現為受精障礙、早期胚胎死亡,引起屢配不孕,流產或幼畜成活率低。

(1)受精障礙

精子具有免疫原性,可以刺激異體產生精子抗體。母羊接受多次輸精後,如果在生殖道損傷或感染情況下,精子抗原可刺激機體產生精子抗體,抗體的產生較正常時增加1~2倍,可與外來精子結合而阻礙精子與卵子結合,使受精困難,引起屢配不孕。在母羊生殖道中,特別是子宮具有巨噬細胞和其它免疫細胞,可吞噬精子。此外,子宮頸腺體細胞也具有吞噬精子的作用。當精子接觸到這些吞噬細胞和中性細胞時,吞噬細胞立即辨認出異物,並將精子吞噬,消化,吸收。 
(2)胚胎早期死亡 
正常情況下,母體和胚胎均可以產生某些物質,如輸卵管蛋白、子宮滋養層蛋白、早孕因子等,可對胎兒和母體產生免疫耐受反應,從而維持胎兒不被排斥。相反,如果這些產生免疫耐受效應的物質分泌失調,則有可能引起早期胚胎丟失或死亡。 
3.疾病性因素 
主要包括卵巢疾病和生殖道疾病。 
(1)卵巢疾病

母羊常見的卵巢疾病為卵巢機能減退,萎縮及硬化等。卵巢機能減退是由於卵巢機能暫時受到擾亂而處於靜止狀態,不出現周期性活動,故又稱為卵巢靜止。如果機能長久衰退,則可引起卵巢組織萎縮,硬化。卵巢萎縮除衰老時出現外,母畜瘦弱,生殖內分泌機能紊亂等也能引起。卵巢硬化多為卵巢炎和卵巢腫的後遺症。卵巢萎縮或硬化後不能形成卵泡,外觀上看不到母畜有發情表現。隨著卵巢組織的萎縮,有時子宮也變小。 
(2)生殖道疾病 
母羊常見的生殖道疾病主要是子宮內膜炎和子宮積水。

子宮內膜:子宮黏膜的黏液性或膿性炎症,主要是病原微生物侵人子宮黏膜的傷口或上皮脫落的腺窩感染引起的,是不孕症的主要原因。根據病原微生物分離鑑定結果,主要有鏈球菌、大腸桿菌、葡萄球菌、棒狀桿菌、綠膿桿菌等。輸精時消毒不嚴格,操作不規範,分娩、助產時不注意消毒,均可將微生物帶入子宮,引起子宮感染;公羊生殖器官的炎症也可通過交配而傳給母羊,發生慢性子宮內膜炎。

子宮積水:慢性卡他性子宮炎發生後,如果子宮經管黏膜腫脹而阻塞子宮頸口,以致子宮腔內炎症產物不排出,就會使子宮內積有大量棕黃色、紅褐色或灰白色稀薄或稍稠的液體。

4.營養性因素

羊在不同的生理階段對營養的需求不盡相同,在生長、發育及泌乳等階段中都有各自的獨特需要,尤其是繁殖功能對營養條件有更嚴格的要求,因此在營養缺乏時,繁殖功能會首先受到影響。要維持正常的繁殖功能,母羊的營養需要較公羊更為嚴格。通常,營養物質攝入不足、過量或比例失調可以導致延遲初情期、降低排卵率和受胎率、引起胚胎或胎兒死亡、產後乏情期延長。此外,母畜營養不良時,還會使胎衣不下、難產等產科疾病的發病率增高,泌乳力下降,仔畜成活率低。營養水平過高也可引起繁殖障礙,母羊如果膘情過肥,會導致卵巢周圍脂肪沉積過多,卵巢機能減退,子宮壁血循障礙,引起乏情、不孕或配種後胚胎髮生早期死亡,使胚胎死亡率增高、護仔性減弱、仔畜成活率降低。

5.氣候、環境、管理性因素

母羊繁殖障礙 母羊繁殖障礙

綿羊為季節性繁殖動物,高溫和高濕環境不利於卵泡的發育及胚胎髮育。在炎熱季節,母羊的採食量會減少,同時又要哺乳,母羊會失重較大,體況較差,正常激素分泌的平衡性發生紊亂,使斷奶後發情時間延長。圈舍的環境因素也是引起母羊繁殖的重要因素,如環境衛生條件差、髒亂、潮濕、光照不足、陰暗、通風不良、空氣污濁、運動空間不足以及噪音、驚嚇、鞭打等,都會造成母羊繁殖能力下降。在生產中,由於管理不當造成母羊不發情、母羊泌乳期太長、泌乳過多,也會引起生當機能減退或暫時停止。 
6.傳染性因素 
生殖器官感染病原微生物是引起動物繁殖障礙的重要原因之一。母羊生殖道可成為某些病原微生物生長繁殖的場所。人工授精過程中由於操作不規範而傳播給母畜,感染的孕畜流產或分娩時,病原微生物可隨胎兒、胎水、胎膜及陰道分泌物排出體外,造成傳播;某些疾病還可通過胎盤傳播給胎兒(垂直感染),引起胎兒死亡或傳播給後代。 
7 .繼發性因素 
母羊產前產房溫度、濕度過高或過低,空氣污濁,分娩過程中場地、用具、接產人員手臂未經消毒,大腸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化膿棒狀桿菌等非特異性病原菌引發母羊陰道炎、子宮內膜炎等生殖系統疾病;生產過程中,胎兒過大,助產不當,機械損傷引起的陰道炎或子宮內膜炎,會造成母羊不發情,不受孕,屢配不孕或妊娠後引起流產。此外,母羊瘦弱、產後不食、乳房炎、泌乳障礙綜合徵等原因,也會造成母羊產後無乳或不排乳,羔羊因飢餓而死亡。

綜合處理措施 

1 適時清群,合理處置 
通過存優去劣,逐年及時淘汰老羊及生產性能差的羊只,經常清群整群,對發現有卵巢機能障礙,發情周期異常,繁殖性能低下,包括卵巢機能減退(卵巢靜止)、卵巢萎縮及硬化、持久黃體、卵巢囊腫、排卵延遲等繁殖障礙的母羊,應予及早淘汰。對病癒或採取了相應措施後預後良好的母羊,應採取有效手段實施積極救助,發揮其生產潛力。多次選擇,分類分段培育,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使羊群結構不斷最佳化。 
2嚴格消毒,加強防疫

母羊繁殖障礙 母羊繁殖障礙

增強防疫檢疫意識,做好防疫檢疫、淨化衛生,制定防疫措施,落實獸醫衛生制度,控制因傳染性疾病引起的母羊繁殖障礙。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式進行確實的免疫接種。要了解被預防羊群的年齡、妊娠、泌乳及健康狀況,體弱或病羊免疫後可能會引起各種反應,暫時不打預防針。對懷孕後期的母羊應注意了解,如果懷胎已逾三個月,應暫時停止預防注射,以免造成流產。建立切實可行的消毒制度,定期對羊舍地面土壤、糞便、污水、皮毛等進行消毒。一般情況下,羊舍消毒每周1次,每年再進行2次大消毒。產房的消毒,在產羔前進行1次,產羔高峰時進行多次,產羔結束後再進行1次。在病羊舍、隔離舍的出入口處應放置浸有4%氫氧化鈉溶液的麻袋片或草墊,以免病原擴散。

3治療及時,關懷到位

母羊患病治療不及時,會延誤母羊的最佳發情配季節。母羊在發情配種季節,一些常見的疾病和體內外寄生蟲病,影響母羊的正常膘情,以致影響母羊的正常發情排卵,導致母羊漏配空懷。因此,在治療上要及時準確,如遇高熱性疾病應先退燒;在藥物的使用上要考究,做到合理可靠,以防產生副作用或者留下後遺症,避免給母羊在繁殖方面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