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瑞山突圍

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師部、紅一團及部分直屬分隊,在師部的指揮下,利用母瑞山的險要關隘,據險扼守,設定障礙,設伏阻擊。國民黨軍天天搜山“圍剿”。一天,當國民黨軍l個連進入紅軍伏擊地域時,即遭猛烈打擊,大部被消滅,紅軍繳獲追擊炮2門及武器彈藥一批。
國民黨軍不甘失敗,又集中力量繼續圍攻。因力量懸殊,母瑞山革命根據地被國民黨軍攻占。紅軍大批糧食、財物被搶走,茅房被燒毀。紅軍和特委、瓊蘇機關向東轉移到安東地區之烏欖、合水灣的森林地帶。國民黨軍發現紅軍向東轉移後,於8月15日又調集4個營共1500多人,從四面向東安地區之森林地帶圍攻。紅軍在烏欖灣與國民黨軍激戰後,決定從三十六總嶺方向突圍。在突圍中,由於雙方短兵相接,爭奪激烈,許多紅軍戰士子彈打完,就與敵人展開肉搏戰,因國民黨軍人數眾多,紅軍傷亡嚴重。馮白駒符明經率領特委、瓊蘇機關和警衛連邊打邊撤退回母瑞山。
紅軍師部率領紅一團向平坦、牛掩嶺一帶轉移。在轉移途中,再遭重挫,依然返回母瑞山與馮白駒、符明經會合,繼續在母瑞山堅持鬥爭。
陳漢光得悉後,又調集其3個團的兵力和民團層層包圍母瑞山。並在四周修建碉堡,出動飛機偵察轟炸。紅軍與國民黨軍周旋一段時間後,因國民黨軍輪番進攻,紅軍傷亡越來越大,加之糧彈嚴重缺乏,傷病員越來越多,處境極其嚴峻。在此緊要關頭,特委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由紅軍師部率領紅軍第一團突圍,向樂會縣轉移,以分散國民黨軍的注意力;特委和瓊蘇機關及警衛連繼續留在母瑞山堅持鬥爭。
1932年10月,紅軍第一團利用連日大雨,萬泉河水暴漲,國民黨軍隊麻痹的機會,從雙灘下游渡河,到達樂會縣的中平仔、文魁嶺一帶,與紅軍第三團會合。陳漢光得悉紅軍突圍後,立即從母瑞山抽調部分兵力到樂會、萬寧繼續“圍剿”紅軍;同時仍對母瑞山繼續封鎖和搜剿。在母瑞山上,馮白駒、符明經率領100多名機關人員和紅軍戰士,堅持了8個月的艱苦卓絕的鬥爭。
為了和各地黨政組織取得聯繫,打開革命鬥爭的新局面,馮白駒先後派出2批小分隊突圍下山,但都沒有成功。接著又派出2名幹部分別帶領部分紅軍戰士和機關幹部下山,依然沒有突出重圍。在極其艱難的鬥爭中,100餘人的紅軍隊伍只剩下26人。
1933年春節期間,馮白駒率領倖存的幹部戰士,由李月鳳帶路,機智地越過國民黨軍的封鎖線,突圍下山,準備向澄邁縣第二區轉移,可是在與國民黨軍遭遇時,李月鳳不幸犧牲。馮白駒只好連夜重返母瑞山。
1933年4月,馮白駒等25人巧妙地穿過國民黨軍的層層封鎖,終於突出重圍,回到瓊山縣大山鄉長泰村(馮白駒的家鄉),與堅持在瓊文鬥爭的黎民、劉秋菊馮安全等會合,開展新的鬥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