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氏六房

在辛豐鎮的黃墟集鎮,走過冷御秋故居,便出現了一排老房子,據說這裡曾有九十九間半房子,房主人姓殷,十分富有。

鎮江的東部有一個古老的小鎮,名為黃墟。宋朝之前,這裡林木繁盛,人跡罕至,古人將這裡命名為荒墟。南宋有位大官看中了這個地方,認為這裡山水秀麗,是居住佳地,他用皇帝賜給的美酒和金雞,買下了這塊地方,將荒墟改為黃墟,這位大官為右武大夫殷秉常,而他的後人在這個地方建造了奇妙的八卦形狀的房子和規模宏大的祠堂。

在辛豐鎮的黃墟集鎮,走過冷御秋故居,便出現了一排老房子,據說這裡曾有九十九間半房子,房主人姓殷,十分富有。

殷家是黃墟鎮的大姓,富有的殷家建造了豪華的住宅和規模宏大的祠堂。解放後,殷家祠堂成為黃墟國小,而其他的房子被尋常百姓居住。經過風吹雨打,九十九間半留下的房子已不多了。

穿過幽深的巷子,便來到了黃墟國小的門口,正對學校的右側是一座已破落的房子,走進去之後,穿過一道門,門上精美的石雕令人嘆為觀止。走進頂上被遮蓋的弄堂,裡面黑咕隆咚,這個遮蓋式的弄堂長100多米,高6米,走在裡面,有點緊張。被稱為殷氏六房的這套建築布局為八卦“坤六斷”,內含玄機,不過要看出八卦的模樣,就要在空中俯看了。

走進黃墟國小,穿過教學樓,一個帶圍欄的庭院出現了,正中是兩個巨大的抱鼓石,四周立著刻有圖案的石拱。走過庭院,走進了一個房間,用大石墩撐起的大木柱剛剛刷過紅漆,刻有花紋的大石墩顯示建造祠堂家族的富有。殷家祠堂的最後一間房原先是擺放殷家祖宗牌位的地方,現在是學校的圖書館。

據楊瑞彬等編著的《鎮江古今建築》一書介紹:殷家祠堂建於清,有三進二十七間,大廳檐前作斗拱,廳前為露天祭台,四周石拱,刻有吉祥圖案。後進為供奉祖宗靈龕,兩側有孝子樓,祠堂門前有高大的旗桿石和抱鼓石,為一典型的封建祠堂建築。

如果想去參觀殷氏六房和殷家祠堂,可以在南門汽車站坐去黃墟的班車,抵達黃墟後,找到黃墟國小,殷氏六房在學校的外邊,殷家祠堂在學校的裡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