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比干莫

殷比干莫

在河南省北部衛輝市的國神比干廟內,有我國歷史上第一忠臣殷太師國神比干的墓冢,當年孔子親率弟子臨墓憑弔,揮劍刻下“殷比干莫(古時莫、墓通用)”四字,立石於墓前。據專家考證,這是目前國內唯一發現的孔子真跡。圖為歷經2000多年風雨的孔子劍書碑。

公元前497年,孔子到匡城蒲鄉(今河南長垣),經過牧野(今河南衛輝)時,坐的車子突然壞了。他問弟子們這是什麼地方,弟子們告訴他是比干墓附近。孔子驚訝地說:“啊,是仁人之墓,快去拜祭!”於是他領著弟子到比干墓前恭恭敬敬地舉行了祭奠,並給弟子講述了比干的英烈事跡。然後他用劍在石碑上恭恭敬敬地刻了四個字“殷比干莫”。弟子問他為何“墓”字下面無“土”而是“莫”,孔子說借地為土,意思是比干永遠紮根在生他養他的厚土裡。到了明朝,南方有位不學無術的巡撫路過這裡,他看到墓碑上的“莫”字,大笑說:“我今天改正一個錯別字,我就成了孔聖人的‘一字之師’了。”隨即他在“莫”字下面刻了個“土”字,剛剛刻好,天空雷聲大作,“轟隆”一聲,“土”字被雷劈掉了。從此那個“墓”字仍然還是“莫”字,而孔子唯一留世的“真跡”也成了一塊殘碑。比干是孔子最崇拜的古之忠臣,因此,由於比干而使孔子的唯一書法真跡得以留傳,也是合天理的事了,這大概就屬於“惺惺相惜”罷。
比干墓為周武王所封國神,距今已3000多年的歷史了,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魏孝文帝因墓建廟,所以比干墓與比干廟同為一處。在中國古代名人的古廟中,它的時代最久遠,它比少林寺早一年,比孔廟早500多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