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契

殷契

殷契之母曰簡狄,娀氏女,與宗婦三人浴於川,玄鳥遺卵,簡狄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親,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封於商,賜姓子氏。

人物簡介

殷契是殷商國君的高祖,殷契原名子契,子契被舜帝封於商,賜姓子氏,所以叫子契,子契母親叫簡狄,有娀氏女之女,為帝嚳次妃。帝嚳為高辛黃帝之曾孫也。黃帝,顓頊帝嚳堯帝,舜帝並稱為五帝。史記記載,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子契後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所以舜帝封子契於商,賜姓子氏。子契生活於堯帝,舜帝,禹帝期間,其功業著於百姓,使百姓得以平安。因子契是殷商國君的高祖,所以又名殷契。

考證

甲即龜甲,骨指牛骨。商代晚期(公元前14~前11世紀),商王常用甲骨占卜吉凶,卜畢將所問之事或所得結果刻(或寫)在其上,稱甲骨文。因商代甲骨文不見於古代史書記載,所以學者命名不一,有龜卜文、契文、殷契、甲骨刻字、殷墟文字、貞卜文、殷墟卜辭等各種名稱。商朝滅亡,“失國霾卜”,商代甲骨即不為世人所知。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在北京任國子監祭酒的王懿榮生病,從宣武門外菜市口達仁堂中藥店買回一劑中藥,其中有“龍骨”,王懿榮見其上刻有字,倍感驚奇,於是立即命人到藥店把有字的“龍骨”全部買回。後來,有個化名為“汐翁”的將這一事實寫了《龜甲文》,在1931年北平出版的《華北日報·華北畫刊》上發表。此後,人們便以為這是甲骨文發現的文字依據,其實甲骨文發現也有個認識過程。

自1899年王懿榮發現殷墟甲骨文以後,國內一些學者開始購藏。王懿榮不僅是甲骨文的發現者,而且也是第一個購藏甲骨的學者。1899年秋,他從古董商范維卿手中購得12片。1900年春,又從范維卿處購得800多片。同年,古董商趙執齋也將甲骨數百片售與王氏。至王殉難時,先後3批共購藏甲骨1500片。王懿榮所藏甲骨,大部分由其子王翰甫轉賣給劉鶚,一部分贈天津新學書院。

王襄(1876~1965),字綸閣,號簠室,與孟定生最初購約五六百片。後來王襄又在京津兩地相繼購得甲骨4000餘片。王襄購藏甲骨歷經曲折,在保存祖國文化珍品方面,表現了愛國主義的高尚品質和民族氣節。

據董作賓、胡厚宣編著的《甲骨年表》載:當時收買甲骨的還有端方。端方是清朝的封疆大吏,官至總督。1899年,古董商范維卿為端方購買古物到安陽,見刻有字的甲骨,於是購買若干片回京交給端方,端方十分高興,按每字銀2兩5錢付酬。因此,范維卿竭力為其收購。

劉鶚,字鐵雲,江蘇丹徒人。晚年曾著小說《老殘遊記》。他從王懿榮之子王翰甫處買千餘片。從定海方藥雨處得300多片;古董商趙執齋在魯、冀、豫一帶為其收購3000餘片;劉鶚又派其三子大紳親往河南購買千餘片。劉鶚購藏甲骨在5000片以上。

羅振玉(1866~1940),字叔言,一字叔蘊,號雪堂,晚年又號貞松老人。祖籍浙江上虞,生於江蘇淮安。羅振玉曾在劉鶚處當過家庭教師。1901年,羅振玉在上海劉鶚處始見甲骨文墨本,驚嘆這是“漢以來國小家若張(敞)、杜(林)、楊(雄)、許(慎)諸儒所不見”的文字,勸劉氏編《鐵雲藏龜》出版,並親為作序協助刊行。這是羅振玉與殷墟甲骨文發生密切關係的開端。當時,羅振玉認為儘量蒐集出土的甲骨是當務之急,他在《殷墟書契·序》中說:“寶物之倖存者有盡,又骨甲古脆,文字易滅……不汲汲搜求,則出土之日,即澌滅之期,矧所見未傳,考釋亦詎可自信,由此觀之,則搜求之視考釋不尤急歟!”

殷墟甲骨文的第一部著錄書是《鐵雲藏龜》,著者劉鶚。他從自己購藏的5000餘片中,挑選1058片,編成《鐵雲藏龜》6冊,1903年由抱殘守缺齋石印出版。書中雖未對甲骨文作深入研究,且又印刷不精,拓本漫漶不清,但它是甲骨文發現以後的第一部著錄書,在甲骨學發展史上具有開創之功。

羅振玉的甲骨文著錄書主要有:《殷墟書契》,亦稱《殷墟書契前編》,8卷,1913年以珂羅版精印出版,收錄甲骨2229片。《殷墟書契菁華》,1914年出版,收錄甲骨68片,其中4片大的牛骨,正反兩面都有字,為武丁時期。其上刻的字筆鋒雄勁,大字塗朱,內容豐富,記事詳細,不僅是重要的史料,而且也是罕見的藝術珍品。《殷墟書契後編》上下2卷,1916年3月影印本。收錄甲骨1104片。

明義士的《殷墟卜辭》(1917年),收錄甲骨2369片;姬佛陀的《戩壽堂所藏殷墟文字》(1917年),收錄甲骨655片;王襄的《簠室殷契徵文》12卷(1925年),收錄甲骨1125片,按內容分為天象、地望、帝系、人名、歲時、乾支、貞類、典禮、征伐、游田、雜事和文字。日本的林泰輔編《龜甲獸骨文字》(1921年),收錄甲骨1023片。

抗日戰爭爆發後至1949年10月,殷墟甲骨文著錄書主要的還有:黃浚《鄴中片羽》初集(1935年),收甲骨245片;二集(1937年8月),收甲骨93片;三集(1940年1月),收甲骨215片。唐蘭《天壤閣甲骨文存》(1939年4月)收甲骨108片。金祖同《殷墟遺珠》(1939年5月),收甲骨1459片。孫海波《誠齋殷墟文字》(1940年2月),收甲骨500片。胡厚宣《卜辭同文例》(1940年),收甲骨273片。李旦丘《殷契摭佚》(1941年1月),收甲骨118片。胡厚宣《甲骨六錄》(1945年7月),收甲骨659片。金祖同《龜卜》(1948年1月),收甲骨125片。外國有方法斂《甲骨卜辭》七集(1938年),收甲骨527片,《金璋所藏甲骨卜辭》(1939年),收甲骨484片。梅原末治《河南安陽遺寶》(1940年),收甲骨149片。同時,不少學者還對甲骨文例、碎片拼合、著錄書中重片的校對和商史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撰寫了專著和論文,考釋的字數也增加了,如朱芳圃《甲骨學文字編》(1933年),收單字956個,孫海波《甲骨文編》(1934年),收單字1006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