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陶器研究

作者介紹李濟(1896—1979),湖北鍾祥人,蜚聲中外的考古人類學一代宗師。 序數的編制及圖錄說明一、總說二、圜底器三、平底器四、圈足器五、三足器六、四足器七、蓋附:殷虛陶器圖錄第四章 董作賓先生來函及陶文考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編者附記圖版及說明

內容介紹

殷墟古稱“北蒙”,甲骨文卜辭中又稱之為“大邑商”、“商邑”,為中國商代晚期(約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的都城所在地,距今已有3300年的歷史,是中國歷史上有文獻可考、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人類歷史文化遺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書是作者對殷墟陶器的研究。

作者介紹

李濟(1896—1979),湖北鍾祥人,蜚聲中外的考古人類學一代宗師。1918年清華畢業留美,1923年獲哈佛研究院人類學博士學位,194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歷任南開大學社會學教授,清華國學研究院人類學特約講師,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主任。1928年始直至1979年逝世前,任“中研院”史語所專任研究員兼考古組主任,並兩度代理“中研院”院長。曾在山西西陰村領導第一次由國入主持的現代考古發掘,領導著名的殷墟十五次發掘等。主要著述有《中國民族的形成》、《西陰村史前的遺存》、《中國文明的開始》、《安陽》、《殷墟器物甲編:陶器》等,其他論著計一百五十餘種。任主編或總編輯的學術報告集和集刊凡八十餘編。

作品目錄

序第一章 導論附圖第二章 陶器質料之初步鑑定一、陶質之化學成分二、比重、吸水率三、硬度四、顏色五、結論第三章 序數的編制及圖錄說明一、總說二、圜底器三、平底器四、圈足器五、三足器六、四足器七、蓋附:殷虛陶器圖錄第四章 顏色與形制一、顏色與質料二、容量與體徑三、底形與足形四、周壁純緣與唇形五、紐與把六、口形、流與嘴七、蓋與器第五章 製造痕跡一、拍制痕跡及拍製法在製造手續中的地位二、圈泥法三、轉盤問題四、曲底器的作法五、模壓與輥壓六、輪制器七、所謂“手制”陶八、幾種修飾法第六章 文飾第七章 符號與文字附錄陶文考釋(李考定)附 董作賓先生來函及陶文考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編者附記圖版及說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