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郁

接到空襲情報,預先升空的我國空軍健兒,懷著滿腔的民族義憤,居高臨下,在成都北郊上空勇猛地向敵機群迎擊。 返航在最後的段文郁和副中隊長鄧從凱義憤填膺,勇猛地迎擊敵機。 段文郁犧牲後,他的幾個金蘭結拜的義兄,都投身抗日,當了八路軍的團長。

英雄事跡

年逾70的蕭軍夫人王德芬老人每當對筆者提起59年前的“一一·四”成都空戰,總是情不自禁地對她的表哥———抗日空軍英雄段文郁的無限敬仰和懷念。
1939年11月4日中午,蓉城上空碧空如洗,是難得的好天氣。日本侵略者的54架九六式重型轟炸機分兩批,先後從山西運城和湖北漢口起飛,偷襲成都。接到空襲情報,預先升空的我國空軍健兒,懷著滿腔的民族義憤,居高臨下,在成都北郊上空勇猛地向敵機群迎擊。日機猝不及防,隊形大亂。藍天上銀燕翻飛,炮光閃閃……鏖戰結束,我國英勇的空軍戰士以25比2的輝煌戰果(在成都地區及其附近空域擊落敵機7架,擊傷敵機18架,我方損失2架。此外,殘餘敵機在逃竄回漢口的途中,又遭到重慶白市驛機場和梁平機場我方驅逐機的攔擊,又被擊落幾架,敵機被殲過半,重創日寇,保衛了成都。這之後,日機半年不敢轟炸蓉城。在這場惡戰中,號稱“轟炸魔鬼”的敵總領機,位居“四大天王”之上的日本空軍元老、海軍航空兵司令官、42歲的奧田喜久司大佐,連同他的4個沾滿中國人民鮮血的下屬,被我方少尉飛行員段文郁擊斃墜機於東至縣大堰村附近的山頭上。段文郁也不幸壯烈殉國,是年他年方22歲,剛從航校畢業。初戰凌空,他即用一腔熱血,保衛了他的國家和人民。

個人簡介

中文名: 段文郁 職業: 軍人
國籍: 中國 畢業院校: 中央航空學校
出生地: 河北高陽 英雄事跡: 參與成都空戰,擊斃敵酋,英勇殉國
出生日期: 1917年7月13日 殉國日期: 1939年11月4日
段文郁,河北省高陽縣人,1917年農曆5月25日誕生於一個富裕中農家庭。1934年國中畢業後,因父親後來開設的鐵工廠破產,經姨父介紹去南京赫金汽車公司當學徒,學修理和駕駛汽車。他從“九·一八”事變以來,看到日寇長驅直入我國神聖領土,濫殺無辜,十分憤恨,曾對表哥王德彰說:“日本鬼子占我國土,殺我同胞,辱我姐妹,我恨不得衝上前線親手殺他幾個,方才解恨!”他懷著一顆報國的忠心,於1935年秋,棄工從戎,報考了中央航空學校。1938年他以優良成績從航校畢業,被分到蘭州接受援華抗日的蘇聯空軍教練的培訓,後被分配到成都空軍“流星群”大隊正式參戰。

戰鬥經過

蓉城是祖國的西南重鎮,日寇曾多次轟炸成都。華西大學曾被夷為廢墟,祠堂街和少城公園被燒成一片火海,大火過後,一片血肉狼藉,慘不忍睹。但日寇未曾料到的是,成都空軍已裝備了一個大隊的蘇制先進驅逐機。11月3日下午,“流星群”大隊就接到了明日將有大批日機空襲成都的情報,作好了戰鬥準備。翌日11點30分左右,雙流機場指揮塔台上已升起了一級戰鬥警戒的信號,三顆綠色信號彈的弧線劃破了機場上空。霎那間,銀光閃閃的3箇中隊驅逐機迅速升空,在成都北部空域,段文郁和戰友石乾貞先後發現大批日本重型轟炸機群飛來,迅速報告了副大隊長王漢勛,王下令攻擊。我方9架伊爾———16型驅逐機在領隊長機的率領下,衝出雲層,衝擊敵機。在附近巡邏的兩中隊伊爾———15型和霍克式驅逐機也迅速飛來助戰。俯衝、側擊、仰攻……頃刻間四處火光閃閃,炮聲隆隆。1架被擊中的日機當空爆炸,10餘架日機拖著長長的煙尾竄逃,其中兩架迅速呼嘯著落地墜毀。激戰後,段文郁駕駛的戰鷹汽油已不多,正準備遵命返航時,中途又遭遇第二批27架來犯敵機。這批敵機非常狡猾,採用調虎離山之計,讓第一批敵機投石問路,與中國的驅逐機隊周鏇,牽制和消耗中國戰鷹,然後侍機從蓉城的西北角向東南方偷襲,轟炸成都。返航在最後的段文郁和副中隊長鄧從凱義憤填膺,勇猛地迎擊敵機。敵機群,慌忙開槍發炮。鄧從凱在向塗有紅色條紋的敵領隊總機瞄準將射擊時,被另一敵機擊傷機身,段文郁迅速擊傷了襲擊敵機,並向敵總領機發起攻擊。數經交手,鄧從凱向南勇追一架敵機,再也沒有回來。段文郁運用高超的空戰技術,單機在26架敵機的火網中緊緊地咬住敵領隊總機不放。經過10多次反覆俯衝攻擊和仰攻,終於將敵酋奧田喜久司大佐擊斃墜機(根據敵機殘骸、屍體所留下的天皇所贈刻字佩劍、印章和敵空軍公報等得到確認)。據當年聽過警報,目睹過這場慘烈空戰的老一輩人和段文郁的表哥王德彰講:當時在華西壩郊野看到我國空軍健兒嚴懲日本飛賊的中國同胞,不顧敵機盲目投彈的彈片,紛紛歡呼鼓掌:“打得好,打得好!打他龜兒子日本狗強盜!”這場鏖戰接近結束時,他們看到一架我國的小銀燕搖搖擺擺地朝成都的東北方向滑降。
燃料已耗盡的段文郁,本可跳降落傘獲救,但他愛機心切,想方設法保全心愛的戰機,打算將驅逐機滑翔到機下河灘強行著陸。因其腿上連中兩彈後流血太多,昏迷中飛機失去控制,同機墜落於廣漢市和興鎮聯保秦家渡的地界,壯烈殉國。天黑後,戰友們才在金堂縣的一處河灘上找到他的遺體和飛機殘骸。

民族英雄永垂不朽

段文郁生前常借休假之機,同在華西金陵大學讀書的表哥王德彰,到成都桂花街與著名的進步作家蕭軍及其夫人、自己的表妹王德芬團聚。蕭軍非常喜歡這兩個年輕人,即便在伏案寫作,也要擱下筆來同他們暢敘。當他聽到段文郁為國家、民族英勇獻身的訊息後,非常悲痛。接到成都空軍司令部的通知後,他和王德彰參加了段文郁、鄧從凱遺體告別儀式。不久,他們又一起到雙流機場“流星群”大隊領回了段文郁烈士的遺物:一床絲棉被、一塊手錶、一架鋁製小飛機模型、一本相冊、一個彩色金屬的中央航空學校畢業紀念徽章。他們還在成都少城公園(今人民公園)參加了當地軍民為段文郁和鄧從凱召開的萬人追悼大會。中共中央和十八集團軍高度讚揚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為他們題送了輓聯和花圈,並派代表參加了追悼大會。段文郁犧牲後,他的幾個金蘭結拜的義兄,都投身抗日,當了八路軍的團長。他的弟弟段文林和段文章,經過抗日烽火的磨鍊,都成了八路軍冀中軍區的幹部,妹妹段文麗也成長為北平地下黨的交通員。
解放後,北京市人民政府追認段文郁為革命烈士,並給他的妻子史敬芝和女兒段新體頒發了《革命烈士證書》,褒獎他在抗戰中創立的奇功大勛。南京市人民政府,還在南京航空烈士墓為他和他的戰友們重新修墓立碑,供中外遊人憑弔瞻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