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2輕型戰鬥機

殲-12輕型戰鬥機

國產殲-12 輕型戰鬥機在我國的空軍航空博物館公開露面之後,引起中外人士的廣泛關注,這不僅是因為她解開了海外曾盛傳一時的“殲-12 之謎”,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在我國航空工業史上具有特殊地位。

簡介

殲-12輕型戰鬥機殲-12輕型戰鬥機
台灣一家技術刊物對 殲-12 的歷史意義曾作過如下評價:“殲-12 戰鬥機是中國大陸空軍擺脫蘇聯制式飛機系列設計格局以後,第一代從機體設計到部件製造完全有中國人自行完成的輕型噴氣戰鬥機。儘管半路夭折,但是卻為中國大陸實施全面獨立自主地開發其戰鬥機裝備的研製計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並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因此,這是中國大陸航空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塊重要里程碑”。殲-12 飛機在國內也曾是一個另人迷惑的角色。聲譽不低,但終未被列入裝備。距離 殲-12 首次試飛 30 年之後的今天,也許可能對它進行更為客觀的剖析和評價。

發展

1968 年 4 月,我國空軍提出了研製“小殲”(即後來的 殲-12)的計畫。原型機於1969 年 12 月26日首次試飛成功。1973年 9 月 10 日,殲-12 飛機向中央首長做了精彩的匯報表演,被葉劍英元帥讚譽為“空中李向陽”(李向陽是電影《平原游擊隊》主人公游擊隊隊長的名字)。這一綽號道出了 殲-12 飛機機動靈活的飛行特點。後來,南昌飛機廠針對試飛中發現的問題,對 殲-12 作了 10 項重大修改,如採用降低飛行阻力的面積率修形、減小機翼上反角等,並進行了必要的補充實驗。1975 年 7 月 1 日,再次試飛成功。

1978 年2月,因調整裝備體制而決定停止研製。除一架做破壞性強度試驗的原型機外,共生產了 5 架經過試飛的整機。目前,有兩架收藏於我國空軍航空博物館。殲-12 的真正弱點是電子火控設備過於簡單和陳舊,使其潛在的戰鬥力不能充分發揮,如能換裝小型化的電子火控設備,增裝小而輕的導航設備全向警戒雷達,加上外掛小型空對空格鬥飛彈,則其戰鬥力將大大提高。殲-12 本身特有的短土跑道上起落性能,適合作為島基飛機使用。不過,真要設計出令人滿意的小型戰鬥機,還有待於航空材料、動力裝置、武器設備和空氣動力學等方面的重大革新。

技術參數

殲-12輕型戰鬥機 機體圖解
尺寸
翼展7.192米
機長10.664米
機高3.706米

性能
實用升限17410米
最大航程1385千米 (帶副油箱)
最大平飛速度M1.5 2個400升副油箱

武備
1門30毫米機炮,備彈80發
1門23毫米機炮,備彈120發
2個400升副油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