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A

殲-10戰鬥機(英文:J-10或F-10,北約代號:火鳥(Firebird),是中國中航工業集團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自主研製的單座單發第四代戰鬥機。該機採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和鴨式氣動布局,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優勢戰鬥機。中國空軍賦予其編號為殲-10,對外稱J-10或稱F-10。

歷史

J—10A的發展可謂20年磨一劍!其間經歷了國際關係的劇變,J—10A的假想敵也從原來的米格—25、米 格—29、蘇—27轉向F—16、F—15等美國、台灣、日本戰鬥機。“當年研製J10的第一代人已白髮蒼蒼,當J— 10A首發時,他們不斷流淚。”儘管由於政治原因,在本屆珠海航空展上,航空工業界的專家不願多談J—10A,但是, 還是有人情不自禁地作了以上表示。
未來3年生產50架J—10A
J—10A研製進度嚴重拖後的最主要原因是發動機。第三代以後的戰鬥機採用高推重比、大推力、低耗油量的渦輪 風扇發動機是必然趨勢,然而中國卻沒有研製渦輪風扇發動機的歷史,故只能暫用俄式發動機。AL31FN由俄羅斯SALYUT 研究生產中心生產,在未來若干年內一共將為中國生產300台。由此推斷,J—10A的產量第一總批次未來10年內將在 300架以上。為滿足中方的要求,SALYUT對AL31FN進行了重大的技術改進,以符合J—10A戰鬥機機身尺寸 。
由中國獲得的首批AL31FN發動機的動向判斷,未來三年內第一批次的J—10A產量可能達到50架左右。單 發單座的J—10A最大起飛重量是18400公斤。
J—10A可同時攻擊4個目標
隨後是換裝國產WS10A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問題。目前這一型號發動機已在蘇—27SK上完成測試,可能為以後 的J—10A所用,同時還應該成為第四代重型隱形殲擊機的試飛發動機。
為WS10A加裝矢量噴嘴的工作也在進行中。俄式蘇—37、美國F—22殲擊機都採用了類似技術,因此可以實 施超常規飛行動作,諸如飛機在小速度狀態下實施360度後側轉向等等。飛機在頃刻間即可進入大迎角狀態,以便以最佳姿 態發射飛彈。
火控雷達系統是影響J—10A發展的又一冰山。但是,由第一批J—10A裝備國產1473型雷達的動向判斷, 中國方面顯然對國產航電系統具有信心。視海、空軍發展的需求不同,後期型還可能換裝俄羅斯的Zhemchung火控雷 達系統。該雷達前/後半球的搜尋距離為120到150公里,邊跟蹤邊掃描20個目標,同時攻擊其中四個目標。
第四代隱形戰鬥機研製已啟動
就作戰性能而言,J—10A基本達到了第三代戰鬥機的要求:J—10A擁有11個外掛,可以配備國產PL12 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飛彈和對地攻擊武器以及副油箱;座艙擁有三個大型中視多功能顯示器;從左到右可以提供武器控制、雷 達告警、接受、導航及相關的雷達數據。
顯然,中國的航空工業已正式啟動了第四代隱形戰鬥機的研製。J—13A極有可能在未來10年之內亮相,超音速 巡航、全面隱形、武器掛架內藏、擁有相控陣雷達技術,如達到這些指標,便意味著中國將進入世界先進戰鬥機工業大國的行 列。通過研製J—10A,中國顯然已經積累了相當的經驗。

功能

成飛公司已經生產了超過250架殲-10A和雙座型殲-10S戰鬥機。這兩種機型已經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佇列裝。
殲-10B與殲-10A的關鍵區別包括:機頭下方的進氣道進行了重新設計;雷達罩改成較長的扁圓形,據信裡面為一台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風擋前加裝了光電瞄準感測器(紅外搜尋與跟蹤設備和雷射測距儀);還有,垂直尾翼上新增了一個電子警告或對抗系統整流罩。
報導指出,殲-10B將攜帶與殲-10A相同的一系列空對空和空對地攻擊武器,包括一個新型雙飛彈複合掛架,能夠攜帶“霹靂”-12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飛彈。更強大的AESA雷達也許還能使殲-10B使用一種更大型的新型空對空飛彈以及新型CM-400AKG超音速對地攻擊/反艦飛彈。
然而,報導稱,新生產的殲-10B仍與殲-10A一樣使用俄羅斯的AL-31FN渦輪風扇發動機。一架使用中國國產的渦扇-10A渦輪風扇發動機的殲-10B原型機於2011年7月現身。然而,這種發動機數量有限也許意味著,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製造的殲-11B戰鬥機和殲-15艦載機有優先使用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