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友

死友一詞出自《後漢書、獨行列傳》意思是指交情深篤,至死不相負的朋友。現在一般指交情到死不變,可以用生命相托的朋友。例:春秋時吳國的公子季札與徐君、琴師俞伯牙和樵夫鍾子期、公孫杵臼和程嬰、荊軻和高漸離、管仲和鮑叔牙,這些都是歷史中的死友。

死友原文

後漢書·獨行列傳》: 範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人也,一名汜。少游太學,為諸生,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並告歸鄉里。式謂元伯曰:“後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乃共剋期日。後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相信之審邪?”對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母曰:“若然,當為爾醞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式仕為郡功曹。後元伯寢疾篤,同郡郅君章、殷子徵晨夜省視之。元伯臨盡,嘆曰:“恨不見吾死友!”子徵曰:“吾與君章盡心於子,是非死友,復欲誰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陽范巨卿,所謂死友也。”尋而卒。式忽夢見元伯玄冕垂纓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當以爾時葬,永歸黃泉。子未我忘,豈能相及?”式恍然覺寤,悲嘆泣下,具告太守,請往奔喪。太守雖心不信而重違其情,許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馳往赴之。式未及到,而喪已發引,既至壙,將窆,而柩不肯進。其母撫之曰:“元伯,豈有望邪?”遂停柩移時,乃見有素車白馬,號哭而來。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喪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異,永從此辭。”會葬者千人,鹹為揮涕。式因執紼而引柩,於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為修墳樹,然後乃去。

死友譯文

這個故事講的是東漢時山陽郡金鄉縣人範式與汝南人張劭做朋友,兩人一起在太學讀書,後來他們學成回家,有一次範式對張劭說:“過兩年我要回來,將拜訪你的父親和你的孩子”,於是就約定了日期。後來日子到了,張劭就請母親準備飯菜待範式。母親說:“分別二年了,又是在千里之外,口頭上約定,你怎能當真呢?”張邵說:“范巨卿(範式字)是信守諾言的人,決不會違約的。”到了約定的時間,範式果然如約而至。 後來張劭一病不起,生命垂危,同鄉友人郅君章、殷子征早晚都來看護他。張劭臨死嘆曰:“遺憾我不能見到我死友。”殷子征說:“我和郅君章盡心對待你,這不是死友還有誰呢?”張說:“二位只是我的生友,山陽范巨卿才是我的死友。不久張劭便病故。” 而就在張劭閏故之際,千里之外的範式忽然夢見張劭死去,將在某一日下葬,想在被埋之前再與他相見一次。範式夢醒後淚流不止,穿上喪服,驅車奔去。而這邊,範式未到,張劭的靈柩已經先引至墓地下葬時,棺材怎么也抬不進墓穴。張的母親扶摸著兒子的棺材說:“我的兒,你還在等誰?”此時就見一輛馬車賓士而來,車個人號啕大哭。張母一見,說這一定是范巨卿。範式來到後,向著靈柩道:“你走了,元伯(張劭字),死與生不同路,從此永別了。”當時送葬之人有千餘,目睹此情景都感動得落下眼淚。於是範式拉著繩索引柩,靈柩這時才往前移動。

故事情節

這個故事講的是東漢時山陽郡金鄉縣人範式與汝南人張劭做朋友,兩人一起在太學讀書,後來他們學成回家,有一次範式對張劭說:“過兩年我要回來,將拜訪你的父親和你的孩子”,於是就約定了日期。後來日子到了,張劭就請母親準備飯菜待範式。母親說:“分別二年了,又是在千里之外,口頭上約定,你怎能當真呢?”張邵說:“范巨卿(範式字)是信守諾言的人,決不會違約的。”到了約定的時間,範式果然如約而至。
後來張劭一病不起,生命垂危,同鄉友人郅君章、殷子征早晚都來看護他。張劭臨死嘆曰:“遺憾我不能見到我死友。”殷子征說:“我和郅君章盡心對待你,這不是死友還有誰呢?”張說:“二位只是我的生友,山陽范巨卿才是我的死友。不久張劭便病故。”
而就在張劭閏故之際,千里之外的範式忽然夢見張劭死去,將在某一日下葬,想在被埋之前再與他相見一次。範式夢醒後淚流不止,穿上喪服,驅車奔去。而這邊,範式未到,張劭的靈柩已經先引至墓地下葬時,棺材怎么也抬不進墓穴。張的母親扶摸著兒子的棺材說:“我的兒,你還在等誰?”此時就見一輛馬車賓士而來,車個人號啕大哭。張母一見,說這一定是范巨卿。範式來到後,向著靈柩道:“你走了,元伯(張劭字),死與生不同路,從此永別了。”當時送葬之人有千餘,目睹此情景都感動得落下眼淚。於是範式拉著繩索引柩,靈柩這時才往前移動。
鄉人們敬佩範式與陳平之的這種相交之情,稱他們為“死友”。

"死友"今義

“死友”,
1,現在一般指交情到死不變,可以用生命相托的朋友。
2,百度死神來了貼吧會員的名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