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飛出大禮帽

死亡飛出大禮帽

我停下來,喝了口手邊的蘇打,回顧了一下我列舉的這些傑出偵探。 我們都明白了這些要素以及結合在一起的整體,而讀者也知道了這些。 有人在走廊上捶著對面的門;幾乎同時,我的門鈴響了。

圖書簡介

作者: (美)勞森 著,傷痕 譯
出 版 社:
  • 出版時間: 2008-11-1
  • 字數:
  • 版次: 1
  • 頁數: 302
  • 印刷時間:
  • 開本: 大32開
  • 印次: 1
  • 紙張:
  • I S B N : 9787807625186
  • 包裝: 平裝
定 價:¥24.00

編輯推薦

想像一下一本推理小說,包含兩起密室殺人和一起不可能消失,一群魔術師們的聚會,tricks應接不暇,魔術心理無處不在,奇怪的屍體形狀,詭異的紙片,缺頁的書,截斷的手帕,Misdirection的大集合……這就是這本《死亡飛出大禮帽》,真的可以稱得上超級棒得作品。

內容簡介

魔術師薩巴特死在一個不折不扣的密室。房門緊鎖,屍體癱倒在地面一個巨大的五角星上,身邊還寫有一行奇怪的咒語。
神秘的案件,應接不暇的詭計,誤導的大集合……偉大的馬里尼親自出馬,在魔術師勞森最精彩的密室作品當中大顯身手。

作者簡介:

傷痕,本名王長江,現就讀於南京大學研究生院,大陸偵探推理小說啟蒙者,資深偵探推理小說研究專家,華文推理研究中心神秘聯盟的核心會員,閱讀量驚人,相關著作論文頗豐,在大陸推理界影響力巨大,研究方向涉及推理各個方面,尤其嗜好密室及不可能犯罪類型,曾閱讀大量原著作品,出於興趣也曾翻譯過許多黃金時代經典作品,受邀參與吉林出版集團古典推理文庫的建設,並任創意顧問和特約編輯,深度參與選題策劃、書目遴選、導讀撰寫、作品翻譯等多個環節。

目錄

01 大廳里的叫聲
02 巫師之死
03 暗處的嫌疑犯們
04 密室
05 老手
06 馬里尼大師
07 捉鬼人
08 教皇霍諾留斯一世的魔導書
09 別問我!
10 消失在空氣中
11 不在場證明
12 穿門而過
13 密室逃脫大全
14 大笑的男人
15 偽裝中的死亡
16 紅髮女人
17 中國人
18 隱形人
19 彎曲的聲音
20 喋喋不休的鬼
21 死角
22 心不在焉的嫌疑犯
23 最危險的魔術
24 終章

書摘

大廳里的叫聲
在我們調查魔術師謀殺案期間,紐約警局官方常常對於這些惡魔的藝術(例如巫術、魔法)厭惡至極。這案件令人實在煩惱不已,因為它留下了一堆完全無法解釋的謎團。
這個案件里的許多線索,好像更適合出現在《西藏的禁地》,或者是魔法、神秘、誇張故事的著名故鄉――印度。一個兇手,眾目睽睽之下穿過磚泥石膏的硬牆,從二樓的窗戶出去,漂浮在半空中,從犯罪現場消失。這種故事即使在拉薩或者海德拉巴,都會讓人覺得非常離奇。而在現代的曼哈頓區聽到這樣的故事,可真的是令人毛骨悚然。
兩百五十年前,當局平息類似事件的辦法,就是單單使用聲名狼藉的血腥刑具――手指鉗和拉肢架,從幾乎無辜的關係人身上得到一份巫師行為的供狀。但這種簡便方法我們已經無法使用。我們唯一所能依賴的與這不可思議的案件搏鬥的工具,就只有邏輯了。
加維甘探長一貫歡快堅定的藍眼睛裡寫滿了憤怒和憂慮,直到馬里尼最終驅除了這些惡鬼,給出了解答。這個解答滿足了探長的所有需要,除了唯一的一點,就是他為何沒早看穿這些戲法。對此我感同身受,我和探長簡直就是一條船上的。我們所需要做的,用馬里尼之口來說,就是要意識到所有這些疑犯的共同點,以及兩件只有疑犯中之一人能做到,而其他所有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除了兇手做過的一些手腳,這幕大戲始於星期一的晚上。為了布蘭登、鄧洛浦與哈維特公司一份瘋狂的廣告稿件,我工作了整個周末包括星期天的整晚,直到周一的凌晨五點。該死的克萊巴大廈里的廣告代理商!
電話鈴響的時候,我正更衣要去赴晚宴。是保羅・鄧洛浦;沒等我說話,他便第二次提了價。在這些無休無止不可理喻又沒法睡覺的工作之後,我總是暗暗下定決心,告訴自己這絕對是最後一次了――但在這之後,我又總會考慮那些多賺的錢能夠讓我做許多其他的事情。
從廣告代理商那裡逃回來的時候,那些眼神迷離的工作人員和藝術家們仍在繼續工作著。在通宵咖啡店喝完一杯咖啡,我走過幾個街區,回到位於東四十大街的公寓。我淋了個熱水澡,朝著黎明的第一抹白光拉下百葉窗,便爬上了床。
等我起來,怒目金剛般瞄一眼鬧鐘,它那嘴角下垂,已經指向五點四十了。我伸出一隻胳膊扯起百葉窗。在床上熱被窩裡又賴了一會兒,才不得不把臉湊近窗戶,迎接冰涼的空氣。溫暖的燈光隱約從對面公寓黑魃魃的表面照過來。我起了床,淋浴,刮臉,穿衣,到對面街角的小餐廳慵懶地吃飯,把一本書靠在盛糖的碗邊。回到公寓,我縮進安樂椅里,享受著專心閱讀的快感。但不久,我發現剛剛經過了幾天緊張繁忙的工作,根本無法靜下心來。書讀起來也蒼白無味。我丟掉書,去廚房弄了杯蘇打水。
在起居室里,我再次扭亮了書桌上的檯燈,把眼鏡放在印表機一旁,撕開新的列印紙包裝,把列印紙捲曲著塞進印表機,然後點了一根煙。我從頂層的抽屜里拿出一本活頁筆記本,撕掉了前面十幾頁,這些都是為某雜誌胡亂塗寫的另一篇文章的草稿。一周前,我曾答應《格林圖書》的編輯戴夫・莫頓,要為他們寫一篇大概兩千字的有關現代偵探小說狀況的文章。在列印紙的頂部,我打著草稿的標題:《死亡攪拌著的周末》,接著又打了其他的兩個標題:《謀殺就像計程車》、《出版商手中的屍體》。我放著標題不管,開始著手寫文章的大綱――一系列我為什麼不寫偵探小說的理由。
偵探小說是一種獨特的文體,一種複雜的縱橫字謎,而寫起來卻並不至於非常複雜。它依靠的是幾乎類似數學的公式,是一場讀者和作者之間的智力決鬥。有
關偵探小說的所有規條,狂熱的讀者們都熟記於心。如果作家的下一本書違反了哪怕很小的規條,都會被讀者鄙視。
這些規條要求偵探小說遵循規則的模式,依據標準的範式,且外表上能夠呈現多種多樣。但遵守這些規條卻很難。
最基本的要素包括如下幾點:偵探,謀殺的手段,線索。令人吃驚的解答。這些元素數目不多,彼此排列組合的可能性也很少。偵探小說對於某些作家曾經是個大金礦,但近十年來穩定的大量創作使得這個金礦瀕臨枯竭。如果所有絕妙的詭計我們都用過,所有的變化我們都試過。所有的謀殺手段都老掉牙,那我們還創作偵探小說幹嗎?
那么,我們先以“偵探”來舉例。差不多按照年代的順序來排,有過這樣的人物:杜賓,巴克特探長,卡夫警探。勒考克,克莉斯,歇洛克・福爾摩斯,馬丁・赫威特,宋代克醫生,范列特・斯傳,克雷格・甘迺迪,凡・杜森教授,布朗神父,普雷斯利醫生,雷金納德・福瓊,瓦爾蒙特,赫舒克里・波洛,哈納德,高爾上校,馬克思・卡里多斯,角落老人,弗蘭克,斯帕戈,道森,羅列特比爾,阿伯納叔叔,亞森・羅賓,菲洛・萬斯,彼得・溫西爵爺,安東尼・吉林漢姆,菲利普・特倫特,帕戈里奧利,托列弗雷先生,佩里・梅森,瑞德,弗蘭奇警探,威爾遜警探,艾勒里・奎因,查理・陳,安東尼・蓋斯林,羅傑・謝林漢姆,菲爾博士,森徹・考爾特,山姆・斯培德,瓦爾考警長,希爾德加德・威瑟斯,亨利・梅爾維爾,平克頓先生,尼洛・烏爾夫,等等等等……現在,只好試圖去創造一個偵探形象,其個人的風格(據規則講這一點必不可少)獨出心裁而不異想天開,其推理方式原創而又耳目一新。
我停下來,喝了口手邊的蘇打,回顧了一下我列舉的這些傑出偵探。接著我用鉛筆在紙邊上又補充了幾個名字:尼克・查爾斯,馬克西米蘭・馮・卡斯男爵以及多魯里・雷恩。點上新的一根煙,我又繼續打字。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謀殺的手段。所有可以用於謀殺的精緻方式,都已經被開發殆盡了:射、刺、錘、溺、悶、毒氣、扼殺、下毒、斬首、從高處推落。致死的兇器也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冰柱冰錐,鹽粒子彈,空氣針,氣槍射出匕首,牙膏里下毒,以及大量隱藏的自動機關。甚至這些東西就已經足夠把一個人活活嚇死――而嚇死人這種方式,甚至也被使用過!
還有線索。作者可以使線索更加富於變化,因為線索依賴的是時間,空間和環境。管錐或丟失的水管這種線索,已經被電子點菸器或被盜的胸罩所取代。而許多曾經活躍在故事中的線索,都已經靜靜地退出歷史舞台了,比如狗的叫聲,壁爐里的菸灰,香菸屁股上的唇印,燒毀的檔案,密碼信,丟失的褲子扣,以及很多很多
所有作家的機巧創造,都不大可能因為線索的用盡而遇到障礙。但相比之下,驚人的解答就會令人感到頭疼了。問題在於如何做好解答,同時又不使讀者在這場遊戲中感覺自己迷失了。你只允許擁有最多七八個嫌疑犯,在某時,其中的某人犯下了罪行。要有無助的娃娃臉般甜美的金髮女郎,要有捲髮、豪爽的年輕主人公,要有被害人直系親屬姑媽,要有醫生,律師,商人,警局長官,甚至老祖母(一般都是半身不遂,瘋瘋癲癲的),別忘記九歲的小艾瑟琳達,以及她不慎被毒死的小貓。
我們都明白了這些要素以及結合在一起的整體,而讀者也知道了這些。為了想方設法走出這樣已經窮盡所有可能性的困境,有些作家會狡猾地冒險打破當初疑犯的名單,把壞事塞給偵探,控方律師,法官,陪審員,甚至(這是追求新奇孤注一擲的努力)案件的敘述者本身。在這之後,可能性變得更少了。除了――如果
你敢用的話――書的出版商――甚至讀者自己!
在我看來,我們仍可以做的是……
我停下了手中的活,看著打字機,愁容不展。有人在走廊上捶著對面的門;幾乎同時,我的門鈴響了。門鈴響了兩三聲,門口響起了興奮的竊竊私語,透過我的房門傳進來。我無助地縮在椅子裡,等到他們放棄按門鈴而決定走開。為某家報紙工作的時候,我曾經可以在任何情況下安心寫作,不管外界有多么嘈雜。新聞室那種有節奏的營營嗡嗡,頗為有助於工作;然而這裡卻只是擾人的吵鬧。
很明顯,有人對於住在我對面的房客很感興趣,雖然我不明白原因。那位房客是個脾氣暴躁、憤世嫉俗的反社會者,從不給其他人好臉色看。在一次嘗試“早上好”而只收到一聲咆哮之後,我便放棄了與之做好鄰居的打算。畢竟紐約這地方,追求的也不是這個。而且,或許像這隻鳥兒一樣不友善的傢伙,城裡比比皆是呢。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