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田樂

詞牌簡介

黃庭堅詞,名《歸田樂引》。 共五種體式。

詞牌格律

歸田樂 雙調五十字,前段六句三仄韻,後段四句兩仄韻 

晁補之

春又去(句)似別佳人幽恨積(韻)閒庭院(句)翠陰滿(讀)添晝寂(韻)一枝梅最好(句)至今憶(韻) 

正夢斷(讀)爐煙裊(句)參差疏簾隔(韻)為何事(讀)年年春恨(句)問花應會得(韻)

●●●○○● ○○○○● ●○● ○○○● ●○○●●

此調名《歸田樂》,無引字。惟晁詞、蔡詞二體,然兩詞亦各不同,無別首可校。

又一體

 雙調五十字,前後段各四句,三仄韻 

蔡 伸

風生苹末蓮香細(韻)新浴晚涼天氣(韻)獨自倚朱闌(句)波面雙雙彩鴛戲(韻) 

○○○●○○● ○●●○○● ●●●○○ ○●○○●○● 

鸞釵委墜雲堆髻(韻)誰會此時情意(韻)冰簟玉琴橫(句)還是月明人千里(韻)

○○●●○○● ○●●○○● ○●●○○ ○●●○○○●

此詞前後段字句相同,極為整齊,然亦無他詞可校。

又一體

 雙調七十一字,前段六句五仄韻,後段七句五仄韻 

晏幾道

試把花期數(韻)便早有(讀)感春情緒(韻)看即梅花吐(韻)願花更不謝(句)春且長住(韻)只恐花飛又春去(韻)

●●○○● ●◎◎ ●○⊙● ⊙◎⊙○● ●⊙●●● ⊙●⊙● ●●○○●○●

花開還不語(韻)問此意(讀)年年春會否(韻)絳唇青鬢(句)漸少花前侶(韻)對花又記得(句)舊曾游處(韻)

○○⊙●● ●●● ⊙○○●● ●○⊙● ◎●○○● ●⊙●●● ●⊙○●

門外垂楊未飄絮(韻)

⊙●○○●○●此調名《歸田樂引》,有三體,大同小異,可以參校。故此詞可平可仄,即參無名氏詞及黃詞。

又一體

 雙調七十一字,前段六句五仄韻、一疊韻,後段七句五仄韻、一疊韻

《樂府雅詞》無名氏

水繞溪橋淥(韻)泛苹汀(讀)步迷花曲(韻)衣巾散余馥(韻)種竹更洗竹(韻)詠竹題竹(疊)日暮無人伴幽獨(韻)

●●○○● ●○○ ●○○● ○○●○● ●●●●● ●●○● ●●○○●○●

光陰雙轉轂(韻)可惜許(讀)等閒愁萬斛(韻)世間種種(句)只是榮和辱(韻)念足又願足(韻)意足心足(疊)

○○○●● ●●● ●○○●● ●○●● ●●○○● ●●●●● ●●○●

忘了眉頭怎生蹙(韻)

○●○○●○●

此與晏詞同,惟前段第四句、後段第五句,各用一疊韻異。

又一體

 雙調七十字,前段六句四仄韻、一疊韻,後段七句五仄韻、一疊韻

黃庭堅

暮雨濛階砌(韻)漏漸移(讀)轉添寂寞(句)點點心如碎(韻)怨你又戀你(韻)恨你惜你(疊)畢竟教人怎生是(韻)

●●○○● ●●○ ●○●● ●●○○● ●●●●● ●●●● ●●○○●○●

前歡算未已(韻)奈何如今愁無計(韻)為伊聰俊(句)消得人憔悴(韻)這裡誚睡里(韻)夢裡心裡(疊)

○○●●● ●○○○○○● ●○○● ○●○○● ●●●●● ●●○● 

一向無言但垂淚(韻)●●○○●○●

此亦晏詞體,惟前段第二句不押韻,後段第二句減一字、作七字句異。其用疊韻,則與無名氏詞同。 

按,黃詞別首,後段第五、六句“拌了又舍了,一定是這回休了”,多襯字三字,因詞俚不錄

詞作典範

宋·晏幾道

試把花期數.

便早有、感春情緒。

看即梅花吐。

願花更不謝,春且長住。

只恐花飛又春去。

花開還不語。

問此意、年年春還會否?

絳唇青鬢,漸少花前侶。

對花又記得,舊曾游處。

門外垂楊未飄絮。

詞作鑑賞此詞抒寫感春懷人之情。全詞以“花”為線索串起全詞,以突出傷春之意。詞之上片數花期是盼春,看花吐、恐花飛是留春,下片言情,盼春留春是為懷念“花前侶”。末三句回憶舊曾游處,亦是希冀春天來了能夠再會“花前侶”。起首兩句不落俗套,用筆不凡,以盼春寫傷春,前後矛盾,語便脫俗。而著一“試”字、“早”字,尤見深情。“看即梅花吐”句,承上啟下。“看即”,為隨即義。梅花是最早開的花、報春的花,如今已是含苞欲放了。緊扣上句“便早有”三字。願花“三句,補足上文。這幾句的意思是:梅未開時,已希望它更不凋謝,好讓芳春長駐人間,怕只怕百花飄殘,匆匆春又歸去!過片後,緊承上片,語本歐陽修《蝶戀花》“淚眼問花花不語”意。等到花開時,它卻默然無語,試問其中的深意,年年的春天都能夠理解嗎?三句的言外之意是,如果春天能理解人們的心意的話,它就不會叫花兒凋謝了,因為花開花落,春來春去,正是人們悲感的緣由。年年如是傷春,年年的春天依然逝去,“不語”的是花,發出痴問的是詞人,“此意”,即上片願花不謝、春長住之意。句句深入,環環緊扣,兩片融為一氣。“絳唇青鬢”二句,轉而進入懷人的主題。當日花前一起快樂地遊春的侶伴如今安?《小山詞自序》說:“追惟往昔過從飲酒之人,或壟木已長,或病不偶,考其篇中所記悲歡合離之事,如幻如電,如昨夢前塵,但能掩卷憮然,感光陰之易逝,嘆境緣之無實也。”“絳唇青鬢”,形容年少,當指昔日同游的女子,即蓮、鴻、苹、雲等人。“漸少”,意謂一年比一年少,與上文“年年”呼應。兩句跌深一層,道出詞旨“對花”三句,收束全詞。可是看到花開,便記起舊日曾游之地,而那時,那門外裊娜的垂楊,還未曾揚花飄絮呢!“舊曾游處”,即當時歌酒徵逐之地:“門外垂楊”,即作者《浣溪沙》詞“戶外綠楊春系馬”處。末三句追憶舊遊,以當日賞春的歡樂與今朝孤獨的悲感對照,說明花飛春去只是勾起傷感的表面原因,而感舊懷人才是真意之所。這首小詞,以深摯的感情、淺近的語言,把感春懷人的心緒娓娓道來,流美自然而又纏綿往復,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令人為之低徊不已,堪稱獨具藝術魅力的純情至情之作。全詞拗句甚多,喜用重字,具有飛揚靈動的音樂美。整首詞平易深刻,秀韻天然,美不勝收。宋·晁補之春又去,似別佳人幽恨積。閒庭院,翠陰滿,添晝寂。一枝梅最好,至今憶。正夢斷,爐煙裊,參差疏簾隔。為何事、年年春恨,問花應會得。

註:用“○”標平聲,“●”標仄聲,“⊙”標應平可仄、“◎”標應仄可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