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有光研究

歸有光研究

《歸有光研究》是關於研究“歸有光”的專著,書中具體包括了:明末清初人評歸有光、唐宋派命名的歷史回顧、歸有光《史記》評點體例、歸評之價值及歸文與《史記》之關係辨析、歸有光反七子之文學觀念分析、歸有光文學觀研究等內容。她不願人云亦云地接受和轉述一些現有的說法,也不想刻意拔高或美化自己所研究的對象,而是認真收集閱讀第一手材料,尊重歷史事實,還歸有光以本來面目。在她的博士學位論文答辯會上,以章培恆先生為主席的答辯委員會對她的這種實事求是、獨立思考的精神給予了高度肯定。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者:貝京 著

圖書封面歸有光研究

出 版 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08-8-1

版次:1

頁數:284

印刷時間:2008-8-1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印次:1

I S B N:9787100058452

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

《歸有光研究》是關於研究“歸有光”的專著,書中具體包括了:明末清初人評歸有光、唐宋派命名的歷史回顧、歸有光《史記》評點體例、歸評之價值及歸文與《史記》之關係辨析、歸有光反七子之文學觀念分析、歸有光文學觀研究等內容。

貝京的這本著作貫穿著一種實事求是的精神。她不願人云亦云地接受和轉述一些現有的說法,也不想刻意拔高或美化自己所研究的對象,而是認真收集閱讀第一手材料,尊重歷史事實,還歸有光以本來面目。她的研究也許對某些過分拔高歸有光思想水平和文學成就的觀點潑了一點冷水,但她並無意貶低歸有光。對於歸有光那些“事關天屬”類散文,貝京就作了細緻人微的分析,力求充分挖掘出它們的內在價值,以及歸有光之所以能寫出這些作品的深層原因。在她的博士學位論文答辯會上,以章培恆先生為主席的答辯委員會對她的這種實事求是、獨立思考的精神給予了高度肯定。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明清人對歸有光的評價述論

第一節 明人評歸有光

第二節 明末清初人評歸有光

第三節 桐城派論歸有光

第四節 其他各家論歸有光

第二章 歸有光與唐宋派關係辨析

第一節 唐宋派命名的歷史回顧

第二節 唐宋派命名的缺失

第三節 王、唐、茅、歸交往研究

第四節 王、唐、茅、歸文學觀念比較

第五節 唐宋派成員的問題

第六節 唐順之的本色論

第三章 歸有光事關天屬類散文研究

第一節 前人研究述論

第二節 歸有光之獨創性

第三節 《項脊軒志》細讀

第四章 歸有光經解文研究

第一節 “不傍宋入門戶”

第二節 論《易》之文

第三節 論《書》之文

第五章 歸有光與《史記》

第一節 歸有光《史記》評點體例

第二節 歸有光《史記》圈點分析

第三節 歸有光《史記》評語分析

第四節 歸評之價值及歸文與《史記》之關係辨析

第六章 歸有光文學觀研究

第一節 文者,道之所形也

第二節 為文必在養氣

第三節 文章不足關世教,雖工無益也

第四節 文以變為工,其於道奈何哉

第五節 文章修辭論

第六節 歸有光反七子之文學觀念分析

第七章 歸有光倫理價值觀研究

第一節 倫理本原一“情之所在,即禮也”的真正內涵

第二節 倫理觀念——遵循正統,尤重三綱

第三節 倫理規則——具體運用中的為我所用

第四節 倫理行為——堅決維護禮法,相信並宣揚天人感應

主要參考文獻

文摘

確實可以稱得上把握了歸有光“事關天屬”一類散文的特色。不過,他們論述也有偏頗、不周之處,對這類散文做具體而深入全面的挖掘仍有必要。

第二節 歸有光之獨創性

在歸有光與前人散文創作的比較中,我們能發現歸有光的融化傳統與自我創新之處。

陳建華在其著作中指出,早在歸有光之前,選擇普通瑣屑之事作為描寫對象的作品就已出現,並引錄黃省曾《自述傳》六首之第一首作為證明。他進一步指出,“這種特徵自李夢陽以來陸續出現,且帶有對人性的新認識,成為文學變革的因素,並非如一些論著所認為,是至歸有光才出現的。”①陳建華只將這種瑣事描寫上溯到明前期,褚斌傑則在論及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時指出其已具有“以寫家常瑣事傾吐親情”的特點:“這篇祭文突破了傳統的格套,全用不押韻的散體句子寫成,以寫家常瑣事傾吐親情,以寫自己的心理表達傷痛,確是祭文中的一篇佳作。”②林紓每謂震川之文善寫瑣屑事得益於學《史記》、《漢書》,說明在他心目中,《史記》、《漢書》寫人記事已有這一特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