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原來是這樣

歷史原來是這樣

《歷史原來是這樣(套裝上下冊)》以故事寫朝代,一本書了解中國歷史。

基本內容

作者:許家強著

出 版 社:當代世界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6-1

版次:1

頁數:全2冊

字數:622000

印刷時間:2011-6-1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印次:1

I S B N:9787509006238

包裝:平裝

內容介紹

《歷史原來是這樣(套裝上下冊)》以故事寫朝代,一本書了解中國歷史。

作者簡介

許家強

1970年生。作家,新聞工作者。現任《日照日報 ·黃海晨刊》副總編,主任記者。

迄今已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詩歌報》、《星辰詩刊》、《雜文報》、《散文》、《美文》、Ⅸ散文天地》、《山東文學》、《春風》、《中華讀書報》、《文匯讀書周刊》、《文匯報》、台灣《葡萄園詩刊》等海內外報刊發表散文、雜文、詩歌、小說、評論、紀實文學及新聞作品五百餘萬字。獲省級以上文學獎及新聞獎50餘次,作品入選中國作家協會主編的年度文學作品精選集。

作品目錄

上冊第一部分 紀元前的中國

第一節 華夏起源

第二節 國家的創建

第三節 無王與中興

第四節 長矛與法律

第五節 荒淫誤國

第六節 成湯革命

第七節 遷都

第八節 高宗中興

第九節 封神榜

第十節 周公輔政

第十一節 防民之口第二部分 東周列國

第一節 暴動帶來的首相負責制

第二節 宣王中興

第三節 中興後的敗落

第四節 烽火戲諸侯

第五節 春秋

第六節 詩經里的兩首詩

第七節 西方與東方

第八節 禮崩樂壞

第九節 鄭國之衰

第十節 美女文姜

第十一節 春秋霸業

第十二節 衛懿公之死

第十三節 小人夷吾

第十四節 宋襄公爭霸

第十五節 秦晉之好

第十六節 苟利於民

第十七節 楚莊王問鼎

第十八節 春秋大國與小國

第十九節 人之寶國之寶

第二十節 楚王好細腰

第二十一節 立身與悟道

第二十二節 伍子胥復仇

第二十三節 孔子

第二十四節 兔死狗烹

第二十五節 大丈夫

第二十六節 民主與哲學

第二十七節 一個小國的存在與滅亡

第二十八節 一個大國的衰落與分裂

第二十九節 吳起的悲劇

第三十節 人才的出現與流失

第三十一節 商鞅變法

第三十二節 孫龐鬥智

第三十三節 合縱連橫

第三十四節 黃金台

第三十五節 趙武靈王之死

第三十六節 相思樹

第三十七節 樂毅伐齊

第三十八節 趙奢父子

第三十九節 自由時代終結

第四十節 秦始皇第三部分 秦漢

第一節 專制之始

第二節 楚漢相爭

第三節 鳥盡弓藏

第四節 權力的誘惑

第五節 穿越瓶頸

第六節 統一思想

第七節 儒家人物

第八節 強漢

第九節 漢武帝之悔

第十節 愛國者的是與非

第十一節 張敞畫眉

第十二節 治國之道王霸並用

第十三節 人生與國運

第十四節 忘記牛衣對泣時

第十五節 王莽的古裝空想主義

第十六節 空想主義之敗

第十七節 光武帝劉秀(上)

第十八節 光武帝劉秀(下)

第十九節 白馬西來

第二十節 生死之交

第二十一節 燕然勒石

第二十二節 人生常理

第二十三節 最動人的遺產

第二十四節 破家的野心

第二十五節 豺狼當道,安問狐狸

第二十六節 黨人或政客

第二十七節 黃巾軍

第二十八節 群雄逐鹿

第二十九節 隆中對

第三十節 天下三分第四部分 魏晉南北朝

第一節 白帝城託孤

第二節 鞠躬盡瘁

第三節 聰明或智慧

第四節 司馬氏代魏

第五節 三分歸晉

第六節 富不與官斗

第七節 賈南風

第八節 八王之亂

第九節 晉室南遷

第十節 五胡亂中華

第十一節 英雄石勒

第十二節 私論朝廷法

第十三節 民族仇殺

第十四節 苻堅與王猛

第十五節 苻堅大帝

第十六節 淝水之戰

第十七節 魏燕爭雄

第十八節 劉裕崛起

第十九節 劉宋代晉

第二十節 天道循環

第二十一節 自毀長城

第二十二節 崇道與滅佛

第二十三節 歸燕無巢

第二十四節 面首

第二十五節 不生帝王家

第二十六節 達摩東來

第二十七節 孝文帝改革

第二十八節 步步蓮花

第二十九節 花落無因

第三十節 河陰之變

第三十一節 北魏分裂

第三十二節 蕭衍之死

第三十三節 侯景之類

第三十四節 北齊荒淫

第三十五節 小憐玉體橫陳夜

第三十六節 南北統一下冊第五部分 隋唐五代

第一節 作詩與治國

第二節 脆弱的親情

第三節 隋煬帝楊廣

第四節 群雄逐鹿

第五節 李世民

第六節 貞觀之治

第七節 庸人之福

第八節 三箭定天山

第九節 摘瓜

第十節 周代大唐

第十一節 女皇武則天

第十二節 出賣信任的結果

第十三節 野心與能力

第十四節 授權與授責

第十五節 盛母標準

第十六節 口蜜腹劍

第十七節 安史之亂

第十八節 睢陽之守

第十九節 八百石胡椒

第二十節 藩鎮之亂

第二十一節 趙光奇的聲音

第二十二節 二王八司馬

第二十三節 元和中興

第二十四節 文人無行‘

第二十五節 文俠李鄰

第二十六節 不被認可的忠心

第二十七節 小太宗

第二十八節 俠友辛讜

第二十九節 黃巢起義

第三十節 黃巢之敗

第三十一節 最恐怖的軍閥

第三十二節 大唐滅亡

第三十三節 十國春秋(上)

第三十四節 十國春秋(下)

第三十五節 五代(上)

第三十六節 五代(中)

第三十七節 五代(下)第六部分 宋

第一節 大宋立國

第二節 太祖誓碑

第三節 女人的戰爭

第四節 北宋的民生及宗教保護

第五節 澶淵之盟

第六節 名相與名相

第七節 紙幣浮沉

第八節 西夏建國簡史

第九節 狸貓換太子

第十節 慶曆新政

第十一節 想當然耳

第十二節 王安石變法

第十三節 五路伐夏

第十四節 元祜更化

第十五節 朋比為奸

第十六節 花石綱

第十七節 遼滅金興

第十八節 靖康恥

第十九節 莫須有

第二十節 宋金和議

第二十一節 采石磯之捷

第二十二節 隆興和議

第二十三節 人才的悖論

第二十四節 聽老婆話的皇帝

第二十五節 開禧北伐

第二十六節 蒙古崛起

第二十七節 上帝之鞭

第二十八節 金國之亡

第二十九節 救亡圖存

第三十節 蒙古西征

第三十一節 道學之興

第三十二節 南宋之亡第七部分 元 明

第一節 丹心照汗青

第二節 剪羊毛

第三節 美妻蛇節

第四節 受教不改

第五節 元宮政變

第六節 無情的政治

第七節 平安的代價

第八節 遍地烽火

第九節 從和尚到皇帝

第十節 大明建國

第十一節 朱式文字獄

第十二節 黑暗時代

第十三節 靖難之役

第十四節 鄭和下西洋

第十五節 安內攘外

第十六節 省事不如省官

第十七節 王振專權

第十八節 清白在人間

第十九節 曹石之變

第二十節 奇異的愛情

第二十一節 特務政治

第二十二節 黃米白米

第二十三節 弘治中興

第二十四節 京債

第二十五節 格物致知、

第二十六節 女人之言

第二十七節 憔悴春風雨露中

第二十八節 海瑞與嚴嵩(上)

第二十九節 海瑞與嚴嵩(下)

第三十節 君恩只是優功狗

第三十一節 張居正

第三十二節 萬曆三大征

第三十三節 春風是處有知音

第三十四節 民抄董宦

第三十五節 明末三疑案

第三十六節 七大恨

第三十七節 討小老婆的後果

第三十八節 衝冠一怒為紅顏第八部分 清

第一節 剃髮令

第二節 知遇之恩

第三節 “與民生息,道在不擾”

第四節 拓疆萬里

第五節 富豪與無賴

第六節 庶民之心,豈能強致

第七節 “萬歲”

第八節 在雍正那個年代

第九節 寬嚴互濟

第十節 科學與文學

第十一節 文字獄

第十二節 兩位名士與一位寒士

第十三節 乾隆時代(上)

第十四節 乾隆時代(下)

第十五節 東歸英雄

第十六節 英使來華

第十七節 打滷面·片兒湯

第十八節 一個官兒一個瓜

第十九節 鴉片戰爭

第二十節 太平軍

第二十一節 天國噩夢

第二十二節 同治中興

第二十三節 我們曾經的領土

第二十四節 變法圖強

第二十五節 走向共和

文摘

三皇五帝,被歷代儒家知識分子美化成道德標兵,人類楷模,按現有史料推想起來,也只是些精通(或粗通)武術的部落首領罷。

中國當代通史著作,很少直接介紹三皇五帝。

司馬遷的《史記》中並沒有三皇的份,也許是司馬遷也覺得關於三皇的神話太牽強了,不應進入嚴肅的《史記》。但傳說似乎也有現實的影子,三皇時代,也許就是原始社會的影子,那時候並沒有政治制度以及社會組織架構,後來的人們不能理解,就虛構出個三皇來統治國民。

按柏楊的看法,三皇指的是天皇、地皇、人皇。天皇壽命一萬八千歲;地皇壽命一萬八千歲;人皇活得短一些,也到了一萬五千六百歲,就是他把中國分成了九州,然後他安排自己的九個弟弟分別擔任九州的州長,而他穩居中央。

歷史上還有關於三皇的一些說法,如:伏羲、女媧、神農為三皇,伏羲、神農、祝融為三皇,燧人、伏羲、神農為三皇等等,柏楊先生沒有採用。

五帝在柏楊先生筆下是指公孫軒轅、顓頊、姬發、伊祁放勛、姚重華。其中公孫軒轅就是黃帝,伊祁放勛是堯帝,姚重華是舜帝。另外兩個都是黃帝的後代,雖然沒有黃帝和堯舜出名,但顓頊做過一件大事,就是下令女人在路上遇到男人時,必須恭恭敬敬站在路邊,讓男人先走,否則就流放蠻荒。

柏楊的說法來自於《史記》,另外一些史籍中記載略有不同,如《禮記》中記載五帝是:伏羲、神農、黃帝、少嗥、顓頊,《帝王世紀》中記載是:少昊、顓頊、高辛、堯、舜,《皇王大經》中記載是:伏羲、神農、黃帝、堯、舜。

參考前面的五帝,可以發現伏羲是在三皇五帝的各個版本中分別出現過的人物。伏羲這個人很神奇,傳說就是他教育人民結網捕魚、上山打獵,還有個神奇傳說,是他發明了乾、坤、坎、離、震、艮、巽、兌八卦。

神農氏也是先後在三皇與五帝不同版本中都出現過的人物。神農嘗百草。這是個犧牲自己以利萬民的人。他又稱炎帝,我們現在自稱炎黃子孫,排在第一位上的是他。在傳說中,他與黃帝可能是兄弟,但也可能是敵人。在他與黃帝為敵的傳說中,他被黃帝擊敗。在傳說中,齊、呂、申、許等姓氏,是炎帝一族的後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