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泰淳

武田泰淳

日本小說家。生於東京,1931年入東京大學中國文學系。1937年被征服役。小說多以戰爭為題材,是“戰後派”代表作家之一。第一部長篇小說《風媒花》以自身經歷反映參與侵華戰爭的日本軍人的懺悔心情。長篇小說《森林和湖水的節日》描寫阿伊努族人民的生活。還寫有長篇小說《富士》,中短篇小說《審判》、《蝮蛇的後裔》、《光蘚》以及評論集《司馬遷》、《人、文學、歷史》等。

基本信息

1934年與竹內好、增田涉等組織中國文學研究會,在會刊《中國文學月報》 (1935年3月創刊)上發表論中國文學的文章。1937年被征入伍,在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的侵華戰爭中作為輜重補充兵派往中國,在上海附近登入,兩年期間目睹了在日軍暴行下中國人民屍橫遍野的慘狀。1944年再度到上海,1946年回國。根據這個時期的經歷創作的以中國為題材的小說,有描寫日軍懷疑中國護士是間諜的《蘆州風景》(1946),取材於《白蛇傳》的《人世之外的女人》(1947),寫杜甫草堂生活的《詩的風景》(1949),以及寫侵華日軍生活的《惡人》1949)、《椅子的聲音》(1951)、《你的母親》(1956)等。《蝮蛇的後裔》(1947)寫日本戰敗後一個軍國主義爪牙依然作威作福,引起上海日僑的公憤,把他殺死。這部小說表現了二戰結束後的日本人所感受到的急劇變化和人與人的關係,描寫了人的欲望本能,意志,理想,並對人內部獸性一面與非理性衝動進行了剖析。
《審判》(1947)寫一個日本青年士兵在戰爭中曾殺死一個無辜的中國老人,他為了贖罪,決心留在中國。《風媒花》(1952)表現了參加侵略戰爭的軍人對殺害中國人民的懺悔心情。他翻譯過茅盾、蕭軍和丁玲的作品,寫
過《司馬遷》(評傳,1943)。他的作品還有《光苔》(1954)、《森林與湖泊的祭典》(1955)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