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藝術專科學校

武昌藝術專科學校

武昌藝術專科學校是湖北省武漢市的一所學校。

簡介

中國現代私立美術學校校址在湖北武漢市1920年 4月由蔣蘭圃、唐義精創辦。初名武昌美術學校(一說武昌美術函授學校),僅設中等部1923年(一說1921)開辦專門部,改稱武昌美術專門學校。

歷程

1930年定名為武昌藝術專科學校。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曾於宜都設第二部,次年武昌校舍被炸,全校遷移宜都

武昌藝術專科學校武昌藝術專科學校
,後遷四川江津。1945~1946年,累時2年遷回漢口辦學,並恢復附屬中學。該校曾設繪畫科、師範科,一度辦有西洋繪畫系。後改設3年制及5年制藝術教育科(分圖工、圖音兩組)、繪畫科(分中國畫、西畫組),附設高中部及國中部(普通科)。各科設教學研究會,另有指導學生進行研究的繪畫、雕塑木刻音樂文學等研究會。曾出版文藝刊物《歌笛湖》。歷任校長有蔣蘭圃唐義精唐化夷張肇銘。唐義精字粹庵,出身中醫家庭,畢業於湖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曾任湖北省教育會委員兼美育股主任等。他治學勤謹,在任武昌藝術專科學校校長期間,親授美學、美術史等課程,工作中事必躬親,為該校貢獻殊多。其弟唐一禾亦任教於該校,抗日戰爭期間曾帶領學生作巨幅抗日宣傳畫多幅。1949年,該校由南下的中原大學文藝學院接管,不久改建為中南文藝學院。

創辦人

武昌藝專三人創辦:蔣南圃、唐義精、徐子珩。我那時想,他們一定都是畫得最好的老師。後來,才清楚:繪畫上,他們都是業餘的。唐義精,業餘畫國畫、寫字,畫也不是畫得蠻好,但也不俗。他不以畫行。他們原先都是在清末,因為要學日本的現代化教育,就要有一個完整的課程表,其中少不得美術、音樂。基於這種情況,這些人都在師範學的畫。唐義精是學師範的。蔣南圃就更業餘。行伍出身。在吳佩孚的底下當副官。因他在武漢多年,算是當地有名的文人。看樣子,是在有意吸收他為副官,那樣子,辦事才順趟。徐自珩,根本就不畫畫,在當中跑腿,出些勞力,周鏇於唐、蔣間,要把個人調和一下,起調和關係作用。相傳,1927年10月26日,北伐軍攻克武昌之翌晨,蔣糊裡糊塗,照例穿北洋軍服上班,抵校門口,就有巡邏的武裝北伐士兵來抓,被抓後,引來學校旁眾鄰居圍觀,大家都竭力證明蔣是“好人”,那些兵,居然就相信大家的話,放了他,故解圍了。南圃原為校長。另二人為校董。這之後,義精為校長,南圃為校董。唐校長,從20年代末一直乾到40年代中他逝世時方止。行政之餘,他還兼教高中部的圖畫、手工等課程。

校址

武昌藝專的黃金時代,在北伐前夕。那時,吳佩孚行署有蠻大的權。故買和做的房子,都那么漂亮。就是利用這個關係。漂亮是:現在的武昌水陸街,那裡還保存有軍人電影院(或俱樂部),這就是武昌藝專的老校舍。總有七八上十重房子,那么深。後面抵一個湖,取一漂亮的名字:歌笛湖(今湖已填)。又唱歌又吹笛子。主體建築是當街一棟樓。其柱頭,比江漢關的柱頭還要高、大一些,全仿羅馬式。上台階,要登半層樓那么高,才能抵達這幢房子的正屋。正屋,共有四層。以上,好像還有些不明顯的層次。這是主體建築。它的後面,有院落。院內,有些較小的教學樓。但容量也不在小。共有三層樓房那么高。在樓房的後部,還保留著過去衙門的格局(大概,原就為衙門官邸)。走廊,長,高高低低,錯錯落落,橫貫樓層。走廊旁,橫著的,是一間、間被用作教室的“格子房”。窗戶,不安玻璃。用細軟白紙糊窗。木框上,還雕鏤著各種精巧絕倫的細格子圖案。這是“衙門”。再後去,就是一排排新建的宿舍。住男生。也住部分單身教工。這叫“東院”。西面,那與之平行、格局相仿的院落,叫“西院”。不過規模稍小。西院都住女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